一年一度的2023北京國際茶業展、北京馬連道國際茶文化展、紹興茶文化節(紹興茶葉博覽會)(簡稱“兩展一節”)6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今年“兩展一節”再度回歸線下,讓連續多年參展的茶企深刻感受到行業之變,不僅品牌形象得到提升,企業規模也獲得擴容。
本次展會,產區抱團參展可謂一大看點。產區當地政府組織帶領當地企業集體參展,在茶行業越來越常見,抱團發力打造品牌成為產區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新京報記者還看到,展會在明顯位置擺放易拉寶,宣傳“抵制茶葉過度包裝”新政策和法規。參展企業表示,不過度包裝讓茶葉更“綠色”,對茶行業發展有積極作用。
今年茶業“兩展一節”成交項目806個
作為茶行業較高規模的展會,今年的“兩展一節”成交項目(含意向成交)達806個,與2020年相比增長2.8%。總成交額含電子及意向成交6.65億元。其中,北京展覽館現場成交金額達7379萬元,網上交易金額達3876萬元。
2023“兩展一節”恰逢舉辦十周年,據主辦方介紹,今年還特設“十年香茗,飲茶風尚”贈票活動、品茗讀書會等十周年限定活動。同時,北京市西城區政府邀請共同主辦活動的10個產茶區主賓城市走進西城,增進了解,深化合作。
竹葉青連續10年參展。 新京報記者 王子揚 攝
在北京展覽館,竹葉青、品品香、大益茶等品牌展示各自的品牌特色。竹葉青已連續10年參展,相關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竹葉青愈發感受到每一年北京國際茶業展上呈現的傳統與現代結合、茶產業與人文互相融合之美。
來自云南專業做普洱茶的“勐昌號”是第二次參加“兩展一節”。“勐昌號”產品研發部總監劉光明向新京報記者介紹,2020年首次參加“兩展一節”,3年間,品牌高度、行業認可度、產品種類、企業規模等有了明顯提升。“很多人再次來展臺發現,我們的主題更形象了,展臺面積也比上次更大,說明我們更有信心了。”
據了解,自2012年起,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分別聯合普洱、六安、信陽、臨滄、黃山、遵義、梧州、咸陽、益陽等地方政府舉辦“兩展一節”。十年來,參展品牌企業累計超過2800家,參觀人數超80萬,成交項目累計突破7000個,意向成交額累計突破58億元。
產區抱團打品牌
在今年的“兩展一節”上,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不少茶產區組織集體參展,如廣西橫州市、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三江縣”),浙江省紹興市,湖南省益陽市等。
安化黑茶、三江早春茶等產區抱團參展。 新京報記者 王子揚 攝
三江縣被公認為“黃金產茶區”,三江茶開采期比全國其他產茶區早7—20天以上,被譽為“中國早春第一茶”。三江縣茶葉產業化管理辦公室宣傳股股長吳春群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從2022年開始,三江縣就意識到需要抱團將三江早春茶的品牌打出去。此次三江縣帶領8家茶企參展,未來也有計劃參加其他展會。
吳春群說,“抱團參展的效果是顯著的,我們的早春茶收購價在不斷提高,茶農的收入肉眼可見地增多了。2023年,爭取干茶產量達到2.3萬噸,產值26億元。”
此次,湖南省益陽市帶著安化黑茶品牌設立了展臺。益陽是“中國黑茶之鄉”,2022年底,“安化黑茶”家族中的“千兩茶”“茯磚茶”,雙雙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兩展一節”期間,益陽“安化黑茶”舉行品牌推介會,來自益陽市的中茶安化第一茶廠、益陽茶廠、白沙溪茶廠等17家企業組團參加。
益陽市茶業協會黨支部書記楊光輝向新京報記者表示,2023北京國際茶業展是影響較高的茶行業展,今年組織了17家企業聯合參展。安化黑茶在發展過程中,意識到必須要抱團取暖,一起打造公共品牌才能做大做強,唱“獨角戲”不可取。“經過這些年發展,我們看到安化黑茶品牌綻放異彩的機會,安化黑茶成為茶行業的黑馬。”
本次“兩展一節”期間,浙江省紹興市設置紹興茶主題館展示展覽,舉辦茶藝、書法、越劇表演、紹興茶品嘗體驗等體驗活動。此外,“巴中云頂”高山富硒茶、商城高山茶、岳陽黃茶、西施石筧茶、柘榮高山白茶等多個茶產區舉辦推介會,擦亮當地茶葉的“名片”。
拒絕茶葉過度包裝
展會現場,觀眾在入口處就能看到“拒絕過度包裝,守護茶香本味”的提示。事實上,拒絕過度包裝也是今年以來茶行業的主題之一。《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21)2023年9月起實施,新標準涵蓋31類食品、16類化妝品,包括茶葉、酒類等,為企業和市場設置了2年過渡期。
展會入口擺放的拒絕過度包裝的提示牌。 新京報記者 王子揚 攝
今年4月,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發布《倡導茶葉適度包裝,推動綠色文明消費》倡議書,倡導消費者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盡量購買和選用資源節約型產品,做反對茶葉過度包裝的“先行者”“踐行者”“宣傳者”和“監督者”。呼吁消費者走親訪友時,自覺選擇簡單適度的包裝產品,拒絕為過度包裝買單;購物時盡量自帶購物袋,減少包裝物的消耗及污染。
竹葉青方面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的包裝理念本身相對有前瞻性,從產品包裝開發一開始就已按照相關規定進行,不存在產品過度包裝。公司質檢部也會每年多次定期對產品包裝進行質量檢驗,包括對可能涉及過度包裝方面的復核檢查。“拒絕過度包裝對茶行業有積極的指導作用,順應了整個社會‘節約資源、倡導環保’的理念,也契合了公司一貫的包裝理念。”
劉光明表示,茶業過度包裝主要涉及體積、層數、成本三方面,“勐昌號”目前響應相關政策,將產品的包裝成本壓縮在15%以內,對定制茶也控制在20%以內。“拒絕過度包裝,讓茶葉回歸到茶葉本身,讓消費者獲得性價比越來越高的產品。從企業角度來講,更能聚焦到產品上,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所謂的‘面子工程’上。”
2023“兩展一節”活動組委會也聯合相關管理部門聯合發布《茶葉踐行綠色包裝主題倡議》,遏制茶葉產品的過度包裝現象,促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新京報記者 王子揚
編輯 李嚴
校對 柳寶慶
上一篇:被國產吉祥物丑哭!一成不變10多年,網友:停留在3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