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出爐的《寧波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都有哪些亮點?大家會有何期待?記者特邀寧波三位文化旅游專家,為大家來解讀這份規劃。
河姆渡、井頭山遺址的開發利用很值得期待
寧波市人民政府咨詢委委員 資深文化旅游專家 陳民憲
“這份規劃發布之前,寧波市的文旅主管部門組織召開了好幾次座談會,我都參與了。”陳民憲對《規劃》的起草過程非常了解。
“首先規劃的目標定位非常明確、清晰,這是全新的內容。”陳民憲說,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體現出了浙江省委、省政府有關全省文化工作布局的核心內容。
“這也是根據全省的整體布局來制定的。與全省的目標、任務高度契合。規劃中另外一個目標是,建設現代化濱海旅游名城,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陳民憲表示,未來寧波的文旅產業發展將重點突出海洋特色,而旅游名城里面也包括了海洋元素,這是今后一個均衡發展的方式,“未來寧波有望成為長三角乃至國內有影響力的文旅之城。”陳民憲認為,這與寧波的現代化濱海大都市打造是一脈相承的。
“這次規劃與以往的規劃相比,最大的突破是空間上的布局,以往更多是點、條、塊的布局。”陳民憲指出,從全國范圍來看,未來文旅產業的發展一定要有空間設計的概念注入。
“規劃中六大板塊、‘一帶三區’的總體描述都展現出了空間的概念,這是一大亮點。”陳民憲認為,通過規劃也擘畫出了未來5年寧波文旅產業發展的新格局。“這是點、線與空間塊狀結合的新模式。”
談及自己對規劃最期待的內容,陳民憲說,還是希望繼續把寧波的文化金名片擦得更亮。“河姆渡、井頭山史前遺址的未來發展和規劃我最期待。”他希望這一代人,能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貝發揚光大,在未來5年取得重大突破,“這些大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寧波所特有的。”
陳民憲表示,當下相關部門制定任何規劃都是從順應“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這個基點出發的。“城市文旅項目、公共文化的打造未來還是要為老百姓帶來品質上的提升。” 他說,隨著百姓文化水平、欣賞審美水平的不斷提升,無論文藝的創作、公共文化的輸出,還是旅游景點的服務等,都應該從“讓群眾享受高品質”這個新要求來謀劃。
港產城文,山海統籌,串珠成線,連片成面
國研經濟研究院東海分院 執行院長 陳旭欽
“與‘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文化規劃、旅游規劃最大不同的是,這次‘十四五’規劃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首次融合的規劃。”國研經濟研究院東海分院執行院長陳旭欽說,“規劃提出了將寧波建設成為輻射周邊都市圈、服務長三角、面向全國的‘新時代文化高地’和‘現代化濱海旅游名城’雙重目標。”
陳旭欽表示,《規劃》充分結合寧波人文、海洋和生態等資源稟賦,圍繞“港產城文,山海統籌,城鄉兼顧,串珠成線,連片成面”的布局理念,提出“十四五”期間寧波構筑“一帶三區”總體空間布局。
同時,《規劃》指明了六大重點建設板塊。比如,建設大運河(寧波段)國家文化公園,這與建設長城、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一樣,是國家級的文化和旅游發展戰略,旨在充分激活大運河(寧波段)流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做大做強中華文化重要標志,對提升寧波文化標識的傳播度和影響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這樣可聯動余姚河姆渡、江北慈城、慈溪上林湖三大片區發展,賡續寧波城市“文脈金三角”,擦亮“河海交匯地”金名片,打造大運河與海絲文化帶相結合的文化遺產旅游廊道。
“河姆渡文化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之一,印證了中華八千年文化。這是國家的榮譽,更是文化遺產所在地寧波的榮譽。”陳旭欽認為,下一步要加快河姆渡文化遺址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準備工作,因為文化遺產+人文自然旅游景點=文化旅游業“黃金組合”,將帶來巨大的有形價值和無形資產。
“打造浙東山水詩路文化旅游帶,可以充分挖掘寧波在浙東唐詩之路中的文化元素。推動梅山灣省級旅游度假區和寧波灣旅游度假區整合提升。打造寧波前灣現代文旅產業集聚區,加快杭州灣濱海主題娛樂集群項目的建設速度。打造寧波南灣海洋旅游示范區,圍繞帆船(桅桿)、海釣(釣桿)‘兩桿經濟’,以建設‘東方戛納’為目標,創新海洋旅游+影視融合開發模式,打造成為北緯 30°海洋休閑旅游運動目的地……”談及規劃的意義,陳旭欽非常期待。
未來寧波文旅發展將更具國際范
寧波市濱海城市文化研究院副院長 產業規劃專家 朱友君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傳統的線下文旅行業發展受到了很大沖擊,這也是‘十四五’期間寧波文旅創新發展的破局點。”回望近兩年寧波文旅產業的發展現狀,朱友君說,隨著民眾以及家庭新需求、新消費習慣的產生,未來文化旅游的業態發展將呈現出多維度、多層次、多周期的特點。
朱友君說,《規劃》通過“一帶三區”“六大板塊”及配套主要任務的整體布局,不僅為寧波民眾未來的文旅生活送上一份“饕餮盛宴”,更是在寧波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中凸顯文旅亮色和文旅擔當。
在他看來,寧波不僅具備山、海、湖、江、崖、灘、洞、島、谷等豐富的地理資源與交通便利條件,更擁有從井頭山遺址八千年文化,到明清陽明心學,再到老外灘民國風情的悠久文脈。“基于寧波文旅元素‘富礦’的基礎,緊緊圍繞‘新時代文化高地和現代化濱海旅游名城’新發展目標,寧波文旅事業也將迎來更多新機遇和新焦點。”朱友君說,此次《規劃》充分包含融合、體驗、科技等特色舉措,將全市資源有機統籌起來,結合靜態保護展示與動態體驗引流,結合公共供給與產業支撐,這也提高了寧波文旅全局發展的時尚感和國際化水平,促進文商旅閉環成為寧波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朱友君舉例說,“發展海上運動旅游、濱海康養旅游”,建設杭州灣新區和寧海通用航空旅游、梅山郵輪試驗區等,顯現出體旅、農旅、科旅等不同領域的新型相融,做好濱海大文章,更能兼顧年輕人和老年人、家庭近地游和遠程游等不同客群需求;大運河(寧波段)國家文化公園、浙東山水詩路文化旅游帶等,則是串珠成鏈,將一些特色景區和優勢項目進行協作打造,既做到全景全鏈展示,更構建了民眾的體驗縱深與消費集成。“將史前遺址、非遺項目等通過展示館、研學、文創、動漫等方式進行‘活化’‘數字化’,也將大大激發青少年對寧波文化歷史的興趣和民眾對家鄉文旅資源的自豪感。”朱友君說。記者 施代偉
上一篇:2023年江西省委一號文件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