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春暖花開,天津各區的旅游推介活動豐富多彩,突然感覺雖多卻雜,來此消費游玩的特色是什么?不少網友表示一頭霧水,小編有時候絞盡腦汁也迷迷糊糊、不得要領。
據觀測,近期各區的文旅推介項目有:第一,紅橋區正在大力宣推第32屆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第二,薊州區有盤山景區,從昨日起已全山恢復開放,今年還將有27項文旅活動,延續一整年;第三,和平區正推全域海棠花游玩(猜測以五大道為主);第四,西青楊柳青大運河文化公園(元寶島)的一期竣工,主打楊柳青年畫、運河盛景等等。
除此之外,其他區都在摩拳擦掌、一點也沒閑著,各區的郊野公園、鼓樓、古文化街、意式風情街等等都在蓄勢待發,靜候周末、清明假期的踏青休閑、賞花游玩“大軍”。
按理說這么多活動,可玩的內容很多,亮點也極為豐富,卻給人感覺缺少一個叫得響、記得住、吸引力十足的城市品牌項目。如此來看,一個好的品牌意味著什么?小編認為,它意味著自信滿滿,也意味著一呼百應,還意味著印象深刻。好品牌的效應,會讓一切事半功倍!
在坊間,這座城市被戲稱“哏都”。過去的百年,相聲曲藝在這里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綿延不絕,就連天津衛視每年的春晚都有德云社的助陣加持。但“哏都”一詞畢竟只適合口耳相傳,不宜在明面上大肆宣傳。
天津有耳熟能詳的煎餅果子、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等特色小吃,甚至中西方飲食文化在此都底蘊豐厚。但有的吃著太油,有的如今價格賊貴,還有的過于小眾,以至于好像都很難被廣為接受而支撐得起長遠。
在景點景區方面,上面提到了一些,但好像都沒有讓人印象特別深刻、品牌效應明顯、影響力超群的定位。難怪有人說,有的地方只是因為這個城市的人口眾多才熱鬧而已。不可否認這話有幾分實情,也透著沒達到預期的無奈。把故事講好,難道天津人就不會、就不行?
03:聚焦一點看看“好客山東”“老家河南”的口號多引人想像,看看西安十三朝古都、上海外灘的特色標簽多鮮明突出,可一提到天津首先應該想到哪個特色、哪個地點呢?包子、麻花、煎餅果子?天津之眼、五大道、亦或是盤山?估計一提到地名,很多時候外地人脫口而出的可能是濱海新區,那么市區呢?市區里讓人記憶深刻的點又該在哪?想起時,腦海中該是什么形象呢?
講好天津的“故”與“事”,才有好故事,以及可持續、強關聯、認可度高的城市記憶。千頭萬緒,頭一個應該篩選、樹立一個特色鮮明又響亮、號召力十足又引以為豪的城市品牌定位。如今正是時候!小編喜歡類似“樂在天津,幸福你我”的城市定位,你覺得如何?只是在哪里樂呢?在相聲館、商場購物中心?又樂哪些呢?吃得美、玩購得便捷?你來說說看!#頭條創作挑戰賽##媒體人周刊##城市觀察員##天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