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導讀
浙江省寧波市文改辦、寧波市財政局最新發布的《寧波市加快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暫行)》登上熱搜,引發眾網友關注。6月16日,寧波市委宣傳部文化產業處負責人表示,數字文化產業潛力巨大,《意見》的出臺不僅有利于推動寧波文化產業發展,也有利于推動長三角地區在數字文化產業方面形成集聚優勢。
浙江省寧波市文改辦、寧波市財政局最新發布的《寧波市加快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暫行)》(以下簡稱《意見》)近日登上熱搜,引發眾網友關注。
6月16日,寧波市委宣傳部文化產業處負責人對上海證券報表示,數字文化產業潛力巨大,《意見》的出臺不僅有利于推動寧波文化產業發展,也有利于推動長三角地區在數字文化產業方面形成集聚優勢。
寧波真金白銀支持文化產業 將推動1到2家數字文化企業上市
《意見》明確,寧波要以打造全國數字文化產業新興集聚區為目標,做強做優傳媒、影視、音樂、演藝等業態。到2025年,規模以上數字文化產業總產值實現比2020年翻一番,達到500億元,形成3個至5個數字文化產業集聚區,打造10個以數字文化產業為主要業態的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引育新增100家以上規上數字文化企業,10家以上領軍企業,推動1到2家數字文化企業上市。為實現上述目標,《意見》提出了5方面、19條政策措施。五方面包括包括大力招引培育數字文化企業,大力支持數字文化內容創作生產,大力培育數字文化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大力推動金融支持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大力營造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良好生態。《意見》明確,寧波要以打造全國數字文化產業新興集聚區為目標,做強做優傳媒、影視、音樂、演藝等業態。到2025年,規模以上數字文化產業總產值實現比2020年翻一番,達到500億元,形成3個至5個數字文化產業集聚區,打造10個以數字文化產業為主要業態的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引育新增100家以上規上數字文化企業,10家以上領軍企業,推動1到2家數字文化企業上市。為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意見》明確,寧波市要對首次上規的數字文化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對營業收入首次突破5000萬元、1億元的數字文化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200萬元獎勵(晉級補差)。此外,《意見》鼓勵優質內容的創作,實施優質數字文化內容(企業)發現計劃,對新上線的原創數字內容產品(動漫影視、游戲、網絡文學、在線音頻視頻等),每年按照作品傳播熱度、美譽度和觸達率等指標綜合評價,分30萬元、20萬元、10萬元三檔進行擇優扶持。《意見》還明確,對年營業收入達到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及機構),按年度營業收入的2%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20萬元。一位網友評論道:很久沒見過這么直白的政策了,我都看明白了。因為在這項政策中涉及的“元”非常多,獎勵制度“簡單粗暴”。專家:寧波支持政策助力長三角打造文化產業新高地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6.5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6%;兩年平均增長8.9%,比2019年同比增速加快1.9個百分點,行業整體恢復情況良好。“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上述政策不僅有利于寧波市,還可以帶動長三角地區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上海交大文創學院全球文創合作與教育發展中心主任王昊青說。王昊青認為,我國數字文化產業正處在一個以新技術為基礎、以新業態為引領、需要以新理念和新政策加以推動的新階段。根本指向是通過數字化,激發文化產業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文化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高地”。王昊青說,政策對文創產業的推動可以創造城市發展的機遇、帶動城市發展的能級,直接引發城市綜合能級的提升。打造全國數字文化產業新興集聚區,長三角地區亟需在政策等等方面給予企業支持。她認為,《意見》的對于長三角的數字文化產業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將推動人才、信息等各種資源要素匯聚長三角,助力打造數字內容生產和創新的蓄水池。“新政瞄準產業痛點解決問題,兼具適配性和落地性。無論是謀篇布局的產業生態創新引領,還是精確觸達的產業政策量體裁衣,這些操作的確很‘寧波范兒’,值得全國推廣。”上海文旅產業研究院新消費產業首席專家蔡勵才說。上海文創企業:期盼政策加碼化解資金難題
程鵬目前是OF COURSE創意編程公司CEO。該公司主要售賣有關數字文化的課程。他表示,受外部環境和疫情的疊加影響,文化產業受到的沖擊后果更加顯現,中小數字文化企業普遍面臨發展困境。“在上海發布一系列紓困政策之后,公司在場地費等方面獲得了一些減免。相對于公司長期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來說,這些減免無異于杯水車薪,新品研發等方面均受到阻礙。”程鵬說。上海XR創意制作人茅玲也同樣遭遇了資金難的問題。她說,受疫情影響,上海線下展覽幾乎都按下暫停鍵。公司精心策劃的VR戲劇《詩》也沒有如期展出。據介紹,所謂XR ,是指擴展顯示,包含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MR混合現實,以及結合線上與線下的數字互動。茅玲對寧波的上述新政策投去了羨慕的目光。“這些政策對處于發展困境中的中小數字文化企業就是一場場及時雨,一根根救命稻草!”她說。茅玲呼吁,相關政策部門能否對癥下藥,及時推出針對文創產業的紓困政策,真正推動中小企業走出困境。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作者:鄧貞 責編:邵子怡、孟 妹 校對:張 宇制作:張 巘 圖編:張大偉 簽發:潘林青上海證券報,新華社主辦,中國證監會法定披露證券市場信息媒體,創立于1991年,是新中國第一份提供權威金融證券專業資訊的全國性財經日報,現已形成涵蓋報紙、網站、客戶端、視頻、微信、微博等平臺的全媒體財經傳媒矩陣。
追求政治品德、新聞品格、專業品位、服務品質、一流品牌,做有“品”的全媒體財經資訊服務商,做您的決策參謀、投資顧問、理財助手。
因為敬業,所以專業;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上一篇:大唐不夜城已推出二百余文創產品
下一篇:創新突破看山東文化和旅游篇丨A級景區門票5折!山東多項文旅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