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0月11日體育專電題:天津,一座旅游文化城市的體育擔當
新華社記者鄭直 孫亮全
作為海河之畔的一顆明珠,天津素來以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吸引著國內外游客,而在11日揭幕的2015中國體育文化·體育旅游博覽會上,吸引人們駐足天津展臺的,卻是這座城市與體育千絲萬縷的聯系。
走進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展會會場,一座通透式拱門設計的“體育場”格外抓人眼球,天津展位占地240平方米,將“五大道”民園體育場整體建筑設計風格搬運至山西。
據介紹,坐落于著名旅游景點“五大道”核心區的民園體育場修建于1920年,被譽為“中國奧運第一人”的張伯苓、出生在天津的英國奧運冠軍李愛銳等體育名人的舊居環繞四周。后者更是《烈火戰車》故事中主人公的原型。
參考倫敦斯坦福橋球場設計的天津民園體育場是天津足球的發源地。1957年天津足球隊創建伊始便成為天津隊主場,“津門虎”名噪一時。而1994年以后,民園體育場就一直是天津泰達的主場,直到十年后遷往泰達足球場。
“鴉片戰爭后,天津被迫開埠通商,多項西方體育運動趁勢進入津門”,天津展位的負責人孟憲東介紹說,在現場的時間軸中,最早出現的是1863年的賽馬,之后是1880年的板球,籃球和棒球則是在1895年。這些項目從天津上岸,走向全國。不久后,著名的“奧運三問”從天津發出,中華百年奧運之夢由此開啟。
百年過去,中國人的奧運夢想已經以各種形式得到實現,民園體育場也在泰達遷走后經過兩年的改建,成為“五大道”集全民健身、旅游休閑功能于一體的地標性建筑。
與“五大道”展示區相對應的則是團泊湖區域的體育新城。在2017年,天津將成為第十三屆全運會的舉辦城市,還將迎來第十屆殘運會暨第七屆特奧會。團泊新城健康產業園將承辦第十三屆全運會11個大項的比賽。
近年來,團泊新城健康產業園陸續承辦了東亞運動會、環中國自行車賽、團泊湖自行車賽、WTA天津公開賽等賽事。以團泊新城為中心,以體育場館為依托,集合園區內體育、醫療、教育等資源形成的產業鏈,帶動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這里正在成為天津南部生態宜居的體育之城、健康之城。
除此之外,全球唯一的薩馬蘭奇紀念館坐落于此,館內收藏薩馬蘭奇先生后人捐贈的1.68萬余件私人藏品。包括1982年薩老來到中國時所使用的護照在內的藏品也出現在當天展位的現場。
不僅如此,在天津展位的最后一個展示處,“全運惠民”工程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這項國家體育總局與天津市政府聯合實施的工程將通過建設社區體育設施“15分鐘健身圈”,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等舉措,在“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的氛圍下,吸引各地游客前往天津,繼續展現一座旅游文化城市的體育擔當。(完)
上一篇:咬定青山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