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學院logo有什么含義?西京學院位于西安市長安區西京路1號,成立于1994年,屬于理工類大學,目前學員人數有3萬~4萬人,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西京學院以及logo的設計理念和寓意。
1.西京學院logo含義
西京學院logo結合了學校的特點,中英文名稱,還體現了“誠健博能”校訓中的精神,LOGO代表著學校的發展歷程,育人標準。
2.西京學院介紹
西京學院是具有研究生教育資格的普通高校,同時也是國家批準的西北地區唯一一個自學考試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和主考院校。學校占地1391畝,校舍建筑面積近60萬平方米。現設有基礎部、工程技術系、機電工程系、經濟管理一系、經濟管理二系、人文科學系、藝術學院、醫學護理系、文理學院等9個系(部、院)和工程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文化產業研究所、藝術研究所、新聞傳播研究所及各專業教研室等28個教科研機構。開設22個本科專業,22個專科專業和30多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萬多人。學校科學定位發展方向,其發展戰略和目標:把學校建設成特色突出、優勢明顯、以工為主的一流應用型普通高校。辦學層次定位:著力辦好本科、適當發展專科、積極創新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學科專業定位:以工為主,經、管、文、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服務面向定位:立足陜西,面向西部,輻射全國。校內建有集教學科研一體化的數控工程訓練中心、建筑工程實訓中心、汽車工程實訓中心和工程坊(綜合實訓中心)、現代物流中心、計算機中心、網絡中心、電視節目制作中心(電視臺)籌大型實訓中心,其中數控工程訓練中心是陜西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筑工程實訓中心是陜西省高職高專重點實驗室。兩個圖書館有藏書212萬冊(含電子圖書),有各類教學儀器設備1億多元。學校設有職業資格鑒定站,為學生提升就業能力提供服務。學校現有教職工1836人,其中專兼職教師1100多名。學校堅持“專家治校,教授治教”的原則,由一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省政府高校咨詢委員、陜西省教學名師擔任各學科帶頭人。學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社會需求結合;以實踐能力為重點,一、二課堂結合;以德育為首,德與才結合努力培養培養應用型人才。在教學上,以“產學合作教學”為主要途徑,“校企結合”為主要載體,在教學上推行“學以至真、工以致善、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由企業直接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及教學組織,把企業對人才知識、能力及素質的需求,落實到課程體系的支撐上,貫穿到教學實施的全程塑造中,實現多樣性和個性化教學。通過多種途徑努力培養,實踐能力、職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突出,基礎知識扎實、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學校始終堅持“從嚴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從嚴治考”的方針,嚴格執行“學生行為十不準規范”要求,創辦各種學報學刊及校園廣播電視臺,有近百個學生社團,積極組織開展各種文體及學術活動,學習氛圍濃郁。學校重視教學科研工作。2011年,學校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2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91篇,三大檢索及權威期刊論文24篇,申請專利5項,獲得專利授權10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外觀設計專利3項。2011年學校作為第一合作研究單位參與立項的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種反應堆中子通量密度測量的新方法”和“實用后量子線性公鑰加密的錯誤嵌入與通用構造”,獲得縱向科研項目立項12項。2011年參與立項的1項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并積極開展橫向合作,分別與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和東華理工大學等單位簽訂技術開發合同。學校機電工程系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同時,該系“機電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創意、創新、創業”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被確立為“陜西省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被被評為國家及特色專業、土木工程、藝術設計是省級特色專業,數控技術、裝潢藝術設計、電子商務、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是省級重點專業。學院現有模擬電子電路、數控技術實訓、裝飾圖案設計、網頁設計及制作、會計學原理、土木工程制圖6門省級精品課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課程群教學團隊獲批省級教學團隊,另有,省級教改試點專業2個,省級優秀教改試點專業1個。學校積極開展國際間的教育、科技、文化交流與合作,與韓國培材大學設立韓國語教育中心,建立學分互認關系,學生可以赴韓參加升本學習。并與新加坡、法國、美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所著名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及合作關系。目前,學校已和新加坡科技電子公司、加拿大湯姆遜大學、美國特洛伊大學、韓國培材大學建立合作關系。現有來自美、澳、加等10多名外教在校任教。海外專家、學者經常來校講學、交流,先后有100多批海外著名高校、企業及社會團體、個人來校考察訪問。學校積極構建“全員參與就業、全程指導就業、全方位實現就業”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服務水平。在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建有就業實習基地,積極開展校企聯合,以實習帶動就業,拓寬就業渠道。近年來,據政府部門統計顯示,學校近三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92%以上。學院參加了全國高校就業工作會議,并作了典型經驗交流報告,2008年,被評為陜西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學校近20年的發展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學校先后被教育部、人保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校團委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學校被陜西省委省政府評為“陜西省平安校園”;被陜西省委教育工委評為“陜西省教育系統文明校園”;學校黨委被陜西省教育工委評為“陜西省高等學校先進黨委”,被陜西省教育廳評為“陜西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被陜西省政府授予“陜西省信用體系標兵單位”稱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陜西省“文明校園”。由于成績突出,學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李建國,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原教育部長周濟,現任教育部長袁貴仁等領導同志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高度贊揚。其辦學事跡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陜西日報》等多家中央、地方媒體報道。新時期,學校正在加快改革和發展的步伐,進一步探索辦學特色,加強學科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把學校建成為“全國民辦高等強校”而努力奮斗。
展開
電腦版請使用CTRL+D收藏到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