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志在最新一期選了紐約、倫敦和香港三城作為全球化的榜樣,敘述這個以共同經濟文化為特徵的「三城故事」,文章還創造了一個新詞「紐倫港」(Nylonkong,Ny即紐約,lon即倫敦,而kong即香港),指出認識這三個國際性大都會,即等同認識這個全球化時代。
香港文報告請示引述《時代》的報道稱,盡管美國的經濟出現衰退隱憂,但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全球經濟增長率不俗,去年數字為百分之三點六,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則更強勁,「時代周刊」認為這就是全球化帶來的好處。
報道稱,其中紐約、倫敦和香港三城可作為全球化的榜樣,這三個城市有著相同的經濟文化,交通便當,通訊發達,構建了全球的金融網絡,不單滋潤了全球經濟,也幫忙中國大陸邁向現代化世界。
《時代》認為,三城都有強勁的發展潛質,共通點就是市民適應力強。三城過去(或現在)都是一流的港口,港口帶動了貿易,都曾鞭策三城由制造業向辦事業轉型,同時吸引各地移民涌至。除紐約、倫敦都有為數很多的移民外,香港更可謂是僑居者之地,數十年來都得到各地人的青睞。
國際貿易和人文接觸,使三城邁向以金融業為主的格局。如果說十九世紀是帝國年代,廿世紀是戰爭年代,那麼廿一世紀就是金融年代。隨著全球化的到來與及金融業的持續擴張,全球最頂尖的銀行如匯豐、花旗、高盛和大摩等都在三地設總部或分區辦事處,目的是要在金融業發達的三地上市,吸納資金。以香港為例,股票市場的本錢總額,於一九九六年起的十年內,大幅跳升三倍,得益於大陸企業來港集資。
全球化除了經濟外,也包容文化方面。移民形成三城的絢爛人文風景,讓文化變得多采多姿。世界任一個金融業界人員,受三地文化吸引,都可選擇「紐倫港」居住。
不外,文章也提醒三城,生活指數過高,會讓這些商界翹楚卻步。文章比力了香港和上海,指出前者人口僅約七百萬,但後者人口多達一千八百萬,且中國內地有多個城市都對世界舞臺躍躍欲試,香港若要在大陸經濟持續蓬勃下,必定要保持競爭優勢。
?新聞來源:聯合早報
?? 金融作為紐倫港實力象征,藝點拔取了三城財富最集中的地方:證券交易所的logo讓大家來欣賞。
?
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與泛歐證券交易合并組成現在的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NYSE Euronext)
?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
倫敦證券交易所 (London Stock Exchange plc)
香港交易所 (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下一篇:上海餐廳標志設計應該怎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