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和品牌的關系越來越近了。從服裝到電器,從家具到汽車.我們生活的幾乎所有領域都成了各大品牌的戰場。我們選擇某個品牌,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功能和品質,更是因為它是某種生活方式的象征。品牌具有強烈的精神內涵,已經遠遠超出了單一產品的名稱。在同樣的精神層面上,可以無限制地發展到無限多的領域。
在未來的消費市場,一定要按品牌來劃分。品牌是參加國際比賽的入場券。但是要建立一個品牌并不容易。閃光和成熟是有關系的:很多產品剛出現就吸引眼球,但就像流星一樣,只亮一次就消失了。品牌的價值是通過積累來呈現的,設計是品牌能否從閃光走向成熟的決定性因素。
如果說品牌是社會發展和視覺產業發展的必然,那么它是成熟的工業文明的結果。那么,設計就是打造品牌的利器,是推動品牌前進的關鍵。
品牌總是在變化,同時,它總是有一個固定的面貌和風格,在變化中表現出相同應變的內在精神。能否處理好變化與不變的矛盾,是設計的基礎。在品牌發展中,設計往往會成為一把雙刃劍,有成功也有失敗。
我們生活在工商業時代,品牌在某一方面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國力和高度。與一個國家的名字聯系最直接:時尚品牌讓人想起法國和意大利,電動汽車品牌讓人想起日本和德國,家具品牌讓人想起丹麥和瑞典.如果說品牌是社會發展的結果和標志,那么中國現在就是品牌產生和發展的好時機: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人們對它的態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國家的國際知名品牌數量是檢驗該國設計水平的標準。另一方面,設計水平決定了品牌的建立。因此,在中國,要發展品牌,首先必須倡導和發展包括設計在內的視覺產業。中國的視覺產業不用說還處于低水平。中國還缺少一個以設計為經濟刺激的支柱企業,中國很多產品制造行業,比如汽車制造,并沒有把設計作為推動品牌發展和更新的動力。
長期以來,我們忽視品牌,輕視設計。在新中國歷代領導人中,周恩來首先提出了設計和包裝的重要性。早在1964年,周總理就提出要大力發展工藝美術,把美術學院的優秀人才輸送到工藝美術學院,打造中國的視覺產業,從而樹立中國的國際品牌。不幸的是,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一良好的開端未能繼續下去。現在,可以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時機。打造世界名牌,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樂觀。應該承認,國產品牌的發展還只是很早期的階段,不能因為有很多老品牌就認為已經有品牌了。從歷史背景來看,那些老品牌往往都是建立在小商業模式上,即使是作坊式、農業經濟,與真正的國際品牌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今天,我們要積極、踏實、分階段地打造自己的品牌。
我們可以從國外品牌的發展中找到一些有益的經驗。比如很多日本設計師都是為國外品牌設計的,有經驗,有借鑒,用別人的品牌來培養自己的品牌成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融合東西方視覺文化的基礎上打造的品牌,將會有更強的生命力和成長前景。
總結: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設計會成為品牌最大的競爭力,進而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你看到的就是你得到的,人們可以通過產品的視覺形象直接感知品牌的價值。設計不再是藝術家完整的自我表達,而是一群人特定需求的完美表達。人們想強調自己的獨特性,表達自己。好的設計是實現他們愿望的工具,是藝術創造力和現代工業文明之間神奇的平衡。
下一篇:一家企業的形象應該怎么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