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大學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培訓暨LOGO設計大賽
為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充分展現懷化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形象,現面向全校師生、廣大校友以及關心支持懷化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發展建設的各界人士,公開征選懷化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訓、徽標(LOGO)設計方案。
1.收集時間
從現在起至2019年8月15日17: 00
2.組織者
懷化大學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
3.手稿要求
1.懷化大學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培訓與標識的設計主題應為融思想性與藝術性于一體,健康、積極向上,體現懷化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人文底蘊、特征及風貌。
2.參賽作品應簡潔大方,具有獨特的創意,強烈的感染力和時代感,視覺效果鮮明,易于識別和傳播。
3.參賽作品應保證原創設計,須未曾發表、出版或未曾獲獎之作品,且不得有抄襲之情況,遵守法律法規相關要求,若因此引發法律責任一律由應征者承擔。
四.工程規范1。每人最多提交兩份作品,所有作品將以電子文檔的形式提交。
2.培訓必須簡化,以反映懷化大學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的特點,包括懷化大學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兩個專業(法律、公共管理)和四個專業(法律、公共事業管理、社會工作、土地資源管理)。
注:我們學院的領導最初認為“我們應該注意道德,理解法律,整個世界應該為公眾服務。”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集思廣益,更好地體現我們的辦學理念和專業特色。
3.標志設計方案應附有300字以內的書面描述,以解釋形象標志的設計理念、概念和含義。
4.LOGO設計文件是彩色草稿、A4版面、300dpi分辨率、RGB模式、JPG格式文件或巴布亞新幾內亞格式的電子文件。除LOGO設計草案外,作者的姓名、工作單位(班級)和聯系信息應在工作頁面上注明。
5.獲獎作品的投稿人應提供方案的原始文件(作品的電子圖形稿應采用A4版面,分辨率不低于300dpi,矢量圖的源文件應為曲線文件的AI或CDR格式)。
V.提交要求1。本次活動采用網上提交的方式,投稿人需要將作品壓縮成統一的格式并作為附件發送,附件包括電子設計作品、設計說明、作品名稱、作者姓名、部門或班級、聯系方式等。
2.附件名稱統一命名為“學院培訓作者姓名”和“LOGO設計作者姓名”,并發送至主辦單位指定的電子郵件地址(電子郵件標題注明:懷化大學法學院學院培訓及LOGO應用作品/作者姓名/聯系電話)。
3.提交可以由個人或團隊創建。
4.聯系信息
聯系人:李先生
電話:17769283343
電子郵件:2246925862@qq.com
6.選擇和獎勵1。主辦單位將邀請專家組成評選委員會,選出申請作品。
2.每個培訓和標識有一個一等獎,獎勵1000元(稅前)和獎勵證書;二等獎二名,每人200元(稅前)及獲獎證書;三等獎,每人100元(稅前)和獲獎證書。
七、權利說明1.入選作品使用、開發、修改和各種應用等權利歸懷化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所有。未入選的作品由作者自行處理。
2.本次活動的解釋權屬于懷化大學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
懷化大學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
2019年7月25日
附件:懷化大學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概述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起源于政法系和公共管理系。2012年12月,為促進人文與應用社會科學的結合,補充人文與自然科學的優勢,原人文教育系(成立于2002年,下設人文教育、公共服務管理和社會工作三個專業)更名為公共管理系,保留公共服務管理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文教育專業集中在教育科學系),2014年新增土地資源管理專業。2015年6月,為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和學校發展的需要,懷化學院整合學科資源,優化專業結構,形成聯合辦學合力,實施“部門到學校”改革,形成了學校和學院的二級管理體制,轉移了管理重點,強化了二級單位在辦學中的主體責任,從而擴大了辦學規模。在這種背景下,原公共管理部的公共管理、社會工作和土地資源管理專業
目前,湖南省約有全日制本科學生1100人,教職工41人,專任教師39人(兼職教師5人),其中教授10人(特聘教授2人),客座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醫生9人,執業律師11人,青年骨干教師5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候選人2名,懷化市優秀社會科學家2名,市、校教師2名,市優秀教師1名。近年來,專職教師主持和參與了10多個國家科研項目;有100多個省級科研項目和50多個省級教學改革項目;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CSSCI論文40多篇;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有影響力的出版社出版了近20部學術專著;此外,它還獲得了30多個國家和省科學研究獎。
學院堅持以社會服務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基礎,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按照“一體兩翼三創四平臺”的發展理念,構建了項目化合作教育模式。專業建設以培養社會服務型人才和社會管理型人才為特色,在校企合作和優秀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我院向政府、企業、司法、社區、社會組織等相關單位輸送了大量高素質人才,平均就業率約為92%。畢業生受到雇主的高度贊揚。與此同時,它還向985和211等重點大學輸送了大量研究生,每年的錄取率為70%。一大批優秀畢業生通過了司法考試、公務員考試和選調生考試,成為各級政府、司法機關和社團的青年骨干。
學院立足地方和民族地區,積極推進專業教學與應用研究相結合。我院擁有湖南省武陵山區民族生態文化研究協作創新中心、“十三五”法學理論學校重點建設學科、“十三五”人類學學校重點學科培育點、民族學學校“雙一流”學科;同時,還有三個校級科學平臺:調解法律研究所、民族學研究所和武陵山區公共治理研究所;高校與地方政府共同建立的“霧靈山地區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平臺,積極參與省市政府各部門智庫建設。近年來,我院教學科研團隊在民族地區社會治理、基層司法服務、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文化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精準扶貧措施、土地利用等問題上開展了應用科學研究,成果豐碩,特色突出,在全省高校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目前,學院堅定不移地堅持“仁愛、面向天空”的辦學理念和“德、智、創新”的校訓,為懷化學院建設區域性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做出了新的更大的貢獻。
來展示你的好主意
我們在等待你的貢獻
https://mp.weixin.qq.com/s/oJceRq2APDhvOlvbt8DDHg
上一篇:校慶面向全體華夏人校慶標識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