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河北博物院中逛一逛,看西漢劉勝的金縷玉衣,如何敲開漢世雄風的大門;看長信宮燈,如何體現古人智慧和超前的環保意識。去一趟石家莊正定古城,在公眾考古活動中“零距離”觸摸城市根脈;或是去陽和樓前,觀看一場實景演繹,看歷史名人“跨越時空”而來……
歷史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石家莊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近年來,依托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石家莊多措并舉,不僅讓文物“活”起來,更讓旅游“火”起來,點燃了越來越多人對“跟著文物游石家莊”的熱情。
為博物館奔赴一座城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河北博物院(以下簡稱“河博”)這所“學校”也吸引著各地游客來到石家莊。
6月30日上午,河博迎來一位位參觀者。原創展覽“香聚香識——古人的‘香’生活”吸引了許多人的興趣,精致漂亮的象牙雕葫蘆花薰、造型別致的白釉熏爐……觀眾既能欣賞古人的精湛工藝,又能重溫古人的高雅追求。
河博的10個常設陳列歷來備受歡迎,通過5000余件(套)精美的文物和現代化展示手段,記錄了河北200萬年來連綿延續的人類發展史。一件件文物歷經歲月的洗禮,散發著奪目而迷人的芬芳。來自邢臺的小胡告訴記者:“來到石家莊的第一站,我們就選擇了河博。之前早就聽說,河博特別值得逛;現在天很熱,逛博物院既能沉浸式學習,還能避暑,一舉兩得。”市民金先生是一名教師,他說:“去一個地方首先要去當地的博物館,這體現了越來越多的人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憑借著濃厚的文化氛圍,博物館成為許多人,尤其是青年群體充實歷史文化知識的熱門選擇,“為博物館奔赴一座城”的現象越來越多。近年來,河北博物院成為許多人周末、假期出行重要目的地,尤其是在春節、端午節等假期中,在河北博物院前排長隊的畫面屢見不鮮。
以“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河北特展”為例,自今年1月9日正式開展以來,該展覽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深受廣大群眾和書畫愛好者喜愛,有力帶動了河北文旅發展。河北博物院副院長王然介紹:“該展覽自開展至6月2日,開放100多天,共計接待觀眾170萬人次,省外觀眾占比29.57%,尤其‘五一’假期接待觀眾11.5萬人次,其中省外觀眾占比近70%。”
公眾考古助推“文旅熱”
到考古工地去看看、親身體驗考古發掘、了解考古工具……近年來,考古逐漸敞開大門,成為助推“文旅熱”不可忽視的力量。在石家莊,隨著考古工作的持續深入,公眾考古活動、考古遺址公園等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目的地。
今年的6月8日是我國第八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了不起的文明現場——走進正定開元寺南遺址”公眾考古活動在石家莊市正定縣舉辦。
當孩子們走進正定開元寺南遺址,晚唐、五代、北宋等7個朝代的連續文化層疊壓仿佛讓他們穿越了時光隧道,城墻、水井等遺存引發了聲聲驚嘆。許多人都是第一次實地探訪了一個真實的考古遺址,近距離“觸摸”了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們加深了對文物、對考古的認識。他們說:“這樣的活動太好了,希望多組織幾次!希望我們能為保護文物、傳承文明盡一份力量!”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共考古中心工作人員姜嵐表示,自公共考古中心在2023成立以來,在如何進一步推進公共考古工作方面,進行了多方探索。如今,該中心向公眾推介了六大系列考古研學課程。她介紹:“課程將通過知識普及和沉浸式體驗等,讓公眾領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尤其是外地游客來到我們的考古現場,讓大家親身聽聽石家莊故事,也為‘石家莊文旅熱’貢獻一份力量。”
近日,在靈壽縣博物館,“千古探秘——西木佛商周出土文物專題展”備受歡迎。該展覽是靈壽縣依托西木佛考古發掘的文物資源舉辦的一次原創展覽,迄今為止河北發現最早的車馬坑,以及進入實驗室考古的牛牲坑和西木佛遺址出土的青銅器、玉器、陶器等141件文物揭開神秘面紗,令人震撼。
靈壽縣博物館館長雷亮說:“2023年,我館舉辦了為期4個月的公眾考古活動,效果非常好。如今,文物專題展讓石家莊地區悠久的文化根脈更加可感可知,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參觀。”
增強旅游的文化屬性
為讓石家莊文旅持續煥發活力,讓“流量”變“留量”,石家莊市各大景區也不斷探索新業態。比如近期,平山縣中山國景區推出暑期夜游開放活動,讓游客在夜晚也能領略神秘古國中山國的獨特風采。
走進景區,各種景觀燈將景區布置得如夢似幻,游客可以來一場“穿梭千年 探秘中山”之旅。據了解,該景區還為游客準備了非遺拓片體驗、傳統弓射箭、中山國文物打卡集章、文創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對此,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宣教部主任李迎新表示,持續升溫的“博物館熱”正成為一種文化需求的新現象,下一步,景區將積極探索“日+夜”運營新模式,讓更多游客“為一座館,奔赴一座城”,讓文化屬性成為旅游市場中的“吸睛點”。
石家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更是多措并舉,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展示石家莊文博考古新成果及旅游發展新面貌。今年,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發布了6條博物館主題精品研學線路,包括歷史文脈探源之旅、紅色基因傳承之旅等,旨在為廣大文博事業愛好者和青少年學生朋友打造獨具魅力的石家莊研學產品,探尋石家莊發展歷史軌跡。
據介紹,近年來,石家莊市博物館事業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市縣博物館數質齊升,不斷取得新成績。2023年,新增市縣級備案登記博物館17個,同比增長50%,全市博物館數量已達72家;舉辦臨時展覽123場次,開展社教活動1624場次,觀眾570余萬人次。
未來,石家莊市文旅系統將緊扣主題、精準發力,采取市縣聯動、館校合作的方式,統籌推進不同層次、不同層級、不同類型、不同屬性的博物館均衡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讓文化自信可感可知。
上一篇:WEILAODA味老大品牌宣傳標語:千年竹韻,中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