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環(huán)游12天,線路是婺源進、婺源出,我們游覽了篁嶺、瑤里古鎮(zhèn)、浮梁古縣衙、南昌八一起義舊址、武功山、井岡山、滕王閣、龍虎山、弋陽龜峰、上饒櫧溪老街、大茅山梧風洞風景區(qū)、三清山、婺源李坑、婺源江灣等。
該線路推薦14景,挑選作者本人拍攝的景點特色照片,簡要介紹,并題小詩14首(新韻)贊之。
1.篁嶺
婺源篁嶺,建村于明代中葉,全村房屋錯落分布在落差近百米的山坡上,家家戶戶的屋頂搭架晾曬農(nóng)作物,使篁嶺曬秋更具層次感,成為一景,引來了眾多的畫家、攝影師。
題詩《篁嶺天街》:
疊翠梯田水口花,古村依勢枕山崖。
天街幾處廳堂里,又見明清在世家。
2.瑤里古鎮(zhèn)
瑤里古鎮(zhèn)在景德鎮(zhèn)市浮梁縣境內(nèi),地處贛、皖交界處。瑤河穿鎮(zhèn)而過,明清徽派古建筑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瑤河兩岸。
瑤河上的廊橋,始建于明代中期,是當年從徽州至饒州古道的必經(jīng)之橋。瑤里也是電影《閃閃的紅星》取景地。
瑤里,古名“窯里”, 遠在唐代中葉,這里就有生產(chǎn)陶瓷的手工業(yè)作坊,因瓷窯出名而得名。
拉坯,是我國陶瓷器生產(chǎn)的傳統(tǒng)方法,凡圓器都可用拉坯方法成型。
題詩《瑤里古鎮(zhèn)》:
瑤河兩岸百年宅,風雨廊橋古道來。
窯里制瓷尋故址,溪頭老樹覆青苔。
3.浮梁古縣衙
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一年(816),清朝道光年間(1821—1850)重建,是江南唯一保存較完整的清代縣衙。知縣官居五品,高于一般的七品縣官,被譽為“中國第一縣衙”。
歷史文化長廊(浮梁千年大事記),長312米,由216塊青花瓷板鋪就而成。
古縣衙坐北朝南,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分布:頭門、儀門、衙院(六房)、大堂、二堂、三堂。
頭門,即縣署大門,俗稱八字衙門,主體墻呈八字形,體現(xiàn)出官衙的氣派。
題詩《浮梁古縣衙》:
堂前明鏡拭無塵,堂下不絕擊鼓人。
官道史書三百米,何如五品縣衙深。
4.南昌八一起義舊址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的前身為“江西大旅社”。1927年7月下旬,江西大旅社成為領(lǐng)導起義的指揮部。
“南昌起義”雕塑,是中央軍委為紀念建軍80周年贈送紀念館。
走進紀念館新館大樓,門廳主題雕塑“石破驚天”,又稱“第一槍”,展示出南昌八一起義石破驚天第一槍的雄偉氣勢。
題詩《南昌八一起義舊址》:
軍旗升起定南昌,石破天驚夜未央。
萬里江山時易主,且說征戰(zhàn)第一槍。
5.武功山
武功山十萬畝高山草甸鋪展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巔,巍峨山峰綠草如茵。
紫極宮,俗稱中庵,建于元朝至大2年(公元1309),和山下的葛仙觀(俗稱腳庵)、山頂?shù)陌Q觀(俗稱頂庵),并稱為武功山的三大道觀。
題詩《武功山》:
高山草甸綠如茵,金頂仙壇莫測深。
松壑野花不信道,探出云海問來人。
6.井岡山
井岡山位于吉安市,地處湖南和江西交界處,1927年10月24日,毛澤東率領(lǐng)部隊上井岡山。
我們游覽了南山公園火炬廣場、黃洋界、大井、茨坪、龍?zhí)丁⒚┢旱染皡^(qū)。
黃洋界,海拔1343米,峰巒疊嶂,云海翻騰,地勢險峻,映山紅在云海上搖曳,黃洋界上炮聲隆。
勝利的號角,網(wǎng)紅打卡點
題詩《井岡山黃洋界》:
黃洋界上映山紅,似火燃燒云海中。
軍號余音猶在耳,曾經(jīng)血色染長空。
7.滕王閣
滕王閣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所建。
因初唐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名傳千古。
1989年,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閣落成。今天適逢細雨霏霏,我們登上了煙雨蒙蒙中的滕王閣。
題詩《滕王閣》:
瑰偉樓閣看落霞,匾額絕特筆生花。
天驚地縱幾時有,物換星移到世家。
8.龍虎山
龍虎山位于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是中國道教發(fā)祥地。仙水巖是龍虎山的核心景區(qū),仙水巖下是瀘溪河。
仙水巖一帶的懸崖峭壁之上布滿了巖洞,大多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越人的崖墓懸棺,游客觀看仙水巖懸棺吊裝表演,解千年之惑。
游覽龍虎山,一定要乘船筏順流而下,攬瀘溪河之勝景。
題詩《龍虎山》:
丹崖碧水半仙棲,古越懸棺未解疑。
一葉竹筏順流下,奇峰攬勝在瀘溪。
9.弋陽龜峰
江西弋陽龜峰景區(qū),山峰、奇石有很多形態(tài)酷似烏龜,遠遠看去整個景區(qū)也像一只巨龜。
無山不龜、無石不龜
題詩《弋陽龜峰》:
俯仰之間盡是龜,展旗峰上彈痕摧。
摩崖石刻說遺事,何處鎖得春欲歸?
10.上饒櫧溪老街
上饒靈山工匠小鎮(zhèn)打造櫧溪老街,移建三十余棟古建筑,移栽近百種江南名木,建成旅游風情小鎮(zhèn),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櫧溪老街“五鳳樓”,原為徽州休寧汪由敦府邸,建于乾隆時期,拆移修復到櫧溪老街。
題詩《上饒櫧溪老街五鳳樓》:
徽州府邸沐皇恩,五翼沖天待子孫。
不料橫飛三百里,精雕細刻到他村。
11.大茅山梧風洞風景區(qū)
大茅山位于上饒德興境內(nèi),梧風洞風景區(qū)位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峽谷兩側(cè)森林茂密、奇峰異石,谷底流泉飛瀑、五彩繽紛,是避暑、療養(yǎng)、度假勝地,有“小廬山”之稱。
仙女潭在陽光照耀下碧綠如玉
天鵝湖,又名翡翠湖。蘇東坡:水青石出魚可數(shù),林深無人鳥相呼。
題詩《大茅山梧風洞風景區(qū)》:
仙女潭邊未斂心,天鵝湖水洗凡塵。
神龜灘上溪無語,卻把閑情靜自身。
12.三清山
三清山位于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是道教名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推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
題詩《三清山》:
雨霧茫茫未見峰,近前忽現(xiàn)又朦朧。
云中棧道三千米,盡是橫斜攔路松。
13.婺源李坑
李坑距婺源縣城12公里,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宋元明清年間走出仕官富賈達百人。
村中眾多的明清古建筑、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墻黛瓦、參差錯落。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趙薇執(zhí)導《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取景地,影片改編自作家辛夷塢的同名小說。
題詩《婺源李坑》:
粉墻黛瓦傍溪眠,坑口古樟誰掛牽?
葉落歸根成舊話,他鄉(xiāng)遺夢是童年。
14.婺源江灣
江灣始建于隋末唐初,村落處于群山環(huán)抱的河谷地帶,梨園河由東而西呈“S”形經(jīng)村南側(cè)流過。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蕭江第八世祖江敵始遷至此地,后改稱江灣。
蕭江宗祠,又名永思堂,始建于明朝萬歷六年(1587),后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火;1924年重建,“文革”期間又被拆毀,2003年再建。
江灣的小巷別具風味,窄窄的青石板路兩側(cè)是高大斑駁的院墻,墻面綠色的青苔散發(fā)著歷史的滄桑。
題詩《婺源江灣》:
沖天王氣滿祠堂,譽蓋江南鎮(zhèn)四方。
但使后山龍脈在,鄉(xiāng)賢雕塑自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