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酉陽山川秀美、生態良好,平均海拔800米,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土壤肥沃、水源優質、氣溫適宜,花田貢米、油茶、茶葉、麻旺鴨、酉州烏羊、高山蔬菜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10億元。
依托地利和產業優勢,酉陽確立了打造“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助力鄉村振興的戰略構想。以此為統攬,推動農業“接二連三”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加速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范縣,努力把產業做大做強,讓鄉村更富更美,力爭在探索山區強縣富民的現代化新路上展現新作為。
為產業振興插上“數字之翼”
花田鄉何家巖村是著名的“貢米之鄉”。千百年來,這里勤勞的村民依山就勢,開墾出了蔚為壯觀的萬畝梯田。明朝永樂年間,這里出產的“花田貢米”便成為皇室貢品。
2013年起,何家巖村開始鼓勵村民種植有機水稻,打造出5000畝水稻核心示范基地。“花田貢米”的品牌在新時代逐漸叫響。
2021年11月,酉陽和中國農大、騰訊公司聯合發起“酉陽共富鄉村建設試點”,以何家巖村為核心示范區,探索“共富鄉村”新模式。何家巖村的產業振興,開始插上“數字之翼”。
去年5月推出的“何家巖云稻米”智慧認養項目,將6.6萬平方米的稻田搬上“云端”。通過“何家巖云稻米”小程序,市民可以按每平方米9.9元的價格,在線認養何家巖村核心水稻種植區的一塊稻田。在水稻從插秧到成熟的5個月中,認養者可通過手機上的網絡直播和每周生成的《土壤墑情周報》,及時了解所認養的水稻生長情況。根據測算,每平方米稻田產出的“花田貢米”不會少于半斤。
同時,當地不少村民都與村集體簽訂線上認養種植協議。協議詳細約定了種植過程、綠色防控、質量要求以及基本收購價格等,要求村民在村集體的組織和縣農委的技術指導下開展科學規范的水稻種植。
搬上“云端”之后,“花田貢米”不僅解決了銷路問題,也提升了產品收益。去年,共有5500多人認養“何家巖云稻米”。
數字化的增收新模式,為何家巖村村集體經濟帶來90萬元的收入。除去農戶分紅外,還有20萬元被存入全村共富基金與年終分紅基金。以村民何易立為例,他家的5畝田以前年產出收益在1萬元左右,去年參加“云稻米”項目后,收入增長至1.5萬元。
用價值轉化帶動鄉村共富
花田鄉何家巖村黨群服務點。
“鄉村振興是為農民而興,為農民而建。酉陽必須大幅提高農民在首次分配中的占比,徹底打破‘干部在干、村民在看’‘政府主動、農民被動’‘企業賺錢、農民保底’等一系列桎梏。”酉陽縣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酉陽以花田鄉何家巖村為試點,探索建設“共富鄉村”,努力構建“挖掘價值、轉化價值、提升價值、共享價值”的共同富裕實現路徑,全面激活共富新動能。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共創、試點示范”,推動生態和人文價值轉化變現,把政府的支持和市場的動能轉化為農民致富和鄉村發展的動力。
酉陽引導何家巖村在全面梳理激活生態、人文、資產“三類資源”的基礎上,打通價值轉化通道,推動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提質山地特色農業,做精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文旅融合業態,重構鄉村特色產業體系。
同時,何家巖村堅持以人才賦能、品牌賦能、數字賦能,有效提升產業“含金量”。堅持農民主體地位,把農民作為鄉村建設的實施主體和受益主體,充分激發廣大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去年8月,“何家巖稻米”智慧認養躋身重慶數字鄉村十大優秀案例。今年2月16日,何家巖村“文創+貢米+互聯網+鄉村旅游”項目躋身第二屆重慶鄉村振興十大示范案例。
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
而今的酉陽,像何家巖村一樣鎖定共富目標,致力鄉村振興的范例還有很多。去年,酉陽分層分類推進鄉村振興。厚積薄發之下,酉陽在去年10月和渝北、梁平、潼南共同上榜《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成為渝東南地區唯一上榜區縣。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酉陽如何在鄉村振興,特別是產業振興上作示范?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2022年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酉陽茶油、酉陽貢米成功入選。
酉陽茶油。
茶油被譽為油中“軟黃金”。酉陽茶油是“重慶市優質氣候農產品”“重慶市優質扶貧產品”“中國木本油料影響力地理標志產品”,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22年,酉陽茶油總體銷售額超過1.26億元,在茶油銷售領域穩定在全國前十。
油茶種植和茶油加工(下稱“油茶產業”)是目前酉陽最大的農業主導產業,在酉陽的“1+9+X”農業體系中,牢牢占據著“1”的位置。酉陽現種植油茶約36.3萬畝,集中了全市80%以上的茶油加工企業,建有油茶發展中心和武陵山油茶研究院,并擁有2個國家級高產油茶示范基地,在種植、加工、研發、銷售等環節均占有壓倒性的領先優勢。
酉陽將繼續深耕油茶產業,重點圍繞“茶油之都”“百億級支柱產業”戰略目標,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建設全國生態茶油強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示范縣和鄉村休閑旅游重點縣,豐富產業文化內涵,實現鄉村文化、全域旅游、油茶特色產業融合發展。
當前,酉陽已建立起以油茶產業為主,中藥材、茶葉等為輔,其他特色產業為依托的“1+9+X”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全縣農業產業基地達140萬畝,培育涉農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村集體經濟組織4650家。
酉陽今年初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打好生態、鄉村、文旅“三張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酉陽。酉陽將主動把發展放到全國和全市大局中謀劃,以黨建為統領,以生態農業為基、田園風光為韻、村落民宅為形、農耕文化為魂,推動農業“接二連三”,擴面共富鄉村、數字鄉村試點,打造全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實現農業總產值78.5億元以上,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15%。
對于酉陽而言,這是鄉村振興的又一次全新啟程……
鏈接>>>
保護利用傳統村落 助力鄉村振興
傳統村落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酉陽有中國傳統村落41個(其中第六批10個已公示,未下批文)、市級傳統村落11個,是全市名副其實的“傳統村落第一區縣”。在打好“鄉村牌”過程中,酉陽將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同鄉村振興有效結合。
酉水河鎮河灣村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分布在酉水河兩岸,是酉陽史上盛極一時的碼頭之一,是土家文化重要的匯聚地和傳承地。2012年躋身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后,當地充分利用傳統村落特色,發展民宿、游船、文創項目,助推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
蒼嶺鎮石泉苗寨。
和河灣村同時躋身首批“中國傳統村落”的蒼嶺鎮石泉苗寨,是渝東南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態苗家山寨之一。
類似案例,在酉陽還有很多。近年來,酉陽全面開展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去年3月,市住建委優先推薦酉陽作為2022年度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進行申報,獲得中央和市兩級補助資金共計8500萬元。
板溪鎮山羊古寨。
酉陽聘請北京工業大學李華東設計下鄉工作室制定了《2022年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方案》,編制了《酉陽縣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規劃》,規劃建設酉中、酉東、酉南、酉西4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片區項目和龍潭鎮堰堤村、酉酬鎮江西村等22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項目。
一系列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項目的落地,將為酉陽有效地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建設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注入全新活力,開創酉陽鄉村振興的新局面。
End
來源:重慶日報
編輯:趙舒婷 ▏編審:吳大全
值班:任桂容 ▏總編輯:白 樂
酉陽自治縣融媒體中心出品下一篇:寧波最大的愛情主題公園,門票僅50,園內曾出土過一座西晉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