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在通道錦繡文坡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非遺工坊體驗侗錦織造技藝 吳林勇 攝湖南省傳統工藝歷史悠久、資源豐厚、種類繁多,涉及傳統工藝的非遺門類主要有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類別,共計727項,這些傳統工藝蘊含著千百年來湖南各族人民的文化價值觀念、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近年來,經過湖南非遺人的共同努力,湖南的傳統工藝傳承和創新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市場競爭力、從業者收入以及對城鄉就業的促進作用明顯提高。
著力建設傳統工藝振興抓手
近年來,湖南省以傳統工藝工作站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為主要抓手,發掘和運用傳統工藝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藝理念,有力推動了全省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發展,使傳統工藝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6年3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啟動“讓媽媽回家”計劃,依托苗繡等傳統工藝建立傳統工藝工作站,吸引外出打工的婦女返鄉就業,讓留守兒童得到關愛。工作站設立20多個苗繡培訓基地,舉辦了50多期技能培訓,幫助外出務工的婦女返鄉學習苗繡技藝,在家門口就業,先后培訓繡娘6000余人,直接帶動相關人員年增收5000元以上。
目前,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已擴展至土家族織錦技藝、蠟染技藝、竹編技藝等多個傳統工藝項目,依托10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和2所研培院校,基本實現了自我造血,涌現出七繡坊、農家女、比耳竹編、成菊織錦等一批代表性企業。
截至2021年底,湖南在扶貧攻堅過程中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193家,參與群眾達12.9萬人,助力6.8萬人脫貧?!胺沁z+扶貧”的模式實實在在帶動了湖南的鄉村振興,也使傳統工藝得到了高質量發展。
長沙市文化旅游廣電局非遺處處長江悠悠介紹,為全力促進傳統工藝振興發展,在全國省會城市和地級市中,長沙市2021年5月出臺《長沙市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并初步建立了長沙市傳統工藝資源數據庫及第一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評定臘八豆制作工坊等30家傳統工藝工坊為長沙市第一批傳統工藝示范性就業工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今年4月底召開的湖南省非遺工坊、非遺村鎮、非遺街區省級示范點建設推進會明確,今年,湖南將在全省遴選建設20個帶動就業、促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效果明顯的省級非遺工坊示范點,20個非遺項目存續良好、保護利用合理、傳統文化內涵豐富的省級非遺村鎮示范點,10個非遺業態集聚度高、符合文旅融合發展方向、拉動文旅消費規模較大的省級非遺街區示范點,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和引領帶動作用,推動湖南非遺工坊、非遺村鎮、非遺街區建設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非遺助力鄉村振興。
創新打造傳統工藝時尚潮牌
在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文坡村,通道錦繡文坡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非遺工坊最近新接了一批“梭說”品牌侗錦素圍巾的訂單,20多位織娘每天在工坊里為訂單忙碌。據通道侗族自治縣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吳林勇介紹,這種侗錦素圍巾每件售價600多元,織娘每人每月收入達3000多元。而訂單高峰時期,該工坊有300多位織娘同時趕工。
關于“梭說”品牌,還要從2015年說起。那一年,文坡村與湖南大學專業研發團隊及侗脈公司合作,形成了創意設計、市場營銷、產品銷售、技術培訓和生產一體化的經營模式。2017年他們又合作創立了“梭說”輕時尚文創品牌,由湖南大學師生團隊負責設計,非遺工坊負責生產和粗加工,企業負責產品的精加工和銷售?!啊笳f’品牌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將侗錦以新的產品形式融入到現代生活之中,創造出有別于機械化生產的、賦予獨特意義的手工產品,使通道侗錦在市場經濟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吳林勇說。
如今,通道錦繡文坡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非遺工坊生產的侗錦已經被做成披肩、床上用品、壁掛等50多種品類的產品,它們走出了侗鄉,遠銷英國、美國、法國等多個國家。
懷化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賀一帆介紹,作為懷化市的旅游商品品牌,“懷化有禮”共開發非遺文創產品8類126種,其中,侗錦圍巾、侗錦箱包、花瑤飾品等產品銷量喜人,年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
湖南積極支持湖南大學、湖南工業大學、懷化學院等10余所高校師生對接非遺企業、傳承人,幫助其設計符合當代審美的產品。
為了讓傳統工藝更具青春活力,長沙市牽頭與株洲市、湘潭市聯合開展了首屆長株潭三市大學生傳統工藝創新創意大賽,共收到參賽作品近千件?!霸陬C獎儀式上,部分企業代表與獲獎作品設計者現場簽約,比賽成果迅速轉換成為服務經濟社會的產品,增強了大學生群體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興趣和信心,也有效促進了三市傳統工藝創新創意的發展。”江悠悠說。
此外,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研發設計了“源”系列、吉祥八寶系列服飾以及“一善荷音”和嬰幼兒“蝶寶”非遺品牌,推動形成了“七繡坊”“山谷居民”“戴雅”“崇山”“溪州布衣”“蠟魂”“媽汝”“金畢果”等本土非遺品牌。邵陽市隆回縣支持非遺傳承人對灘頭木版年畫進行包裝設計和創新,開發了微縮版本的年畫16幅。
“通過提升傳統工藝產品的設計與制作水平,湖南培育了一批具有湖湘特色的傳統工藝時尚潮牌,促進了傳統工藝與藝術、科技、設計、教育融合發展,形成了湖南傳統工藝的新優勢,使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應用,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消費升級的需要?!焙鲜∥幕吐糜螐d非遺處相關負責人說。
積極開辟云上非遺銷售渠道
“2021年,通過淘寶、抖音、拼多多以及相關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線上渠道,我們實現苗繡工藝品銷售額1000多萬元。”湘西七繡坊非遺扶貧工坊負責人石佳介紹,受疫情影響,七繡坊線下6家門店已關閉5家,但與此同時,他們大力開辟線上銷售渠道,通過直播帶貨、促銷活動等方式,他們生產的苗繡擺件及筆記本等苗繡工藝品在網上受到熱捧。
“因為傳統工藝產品是手工生產,產能有限,訂單多的時候整個湘西州有1000多位繡娘在同時生產,但我們在淘寶做促銷時仍然出現了顧客從下單到拿到產品歷時4個月的情況?!笔颜f,“下一步,我們會考慮先生產產品,待積累到一定的量再開展線上促銷活動。”
據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湖南在全國率先創建了“云上非遺館”,積極推動非遺進軍電商領域。依托淘寶、拼多多、京東開設的“湖南非遺館”,為全省152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139個非遺項目、259名傳承人提供了產品展示展銷專業服務,帶動非遺產品銷售成交額超過6000萬元。(張玲)
來源: 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