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新春第一會”,重慶明確提出要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來抓,引領現代化新重慶建設邁出新步伐、見到新氣象。
如何高質量干好“一號工程”,譜寫“雙城記”新篇章?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推出《“雙城”譜新篇》系列報道,呈現全市上下真抓實干的積極面貌。
31日,2023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舉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吳禮霜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吳禮霜)為進一步加快文化強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設,今(31)日上午,重慶舉行2023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市文化旅游委安排部署了2023年主要工作任務。其中,重點公布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工程“十項行動計劃”。
“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之一。全市文化和旅游行業要對照‘一號工程’,抓好任務落實,做到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進。”市文化旅游委黨委書記、主任劉旗在會上這樣說。
劉旗指出,為認真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各項任務,今年,全市文化旅游系統要按照“1+10+N”的思路推進工作?!?”是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工程作為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總抓手總牽引,“10”是實施十項行動計劃,“N”是逐項細化任務清單。
“十項行動計劃”具體如下:
一是實施培育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行動計劃。按照打造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的建設定位,印發實施《重慶市貫徹落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實施方案》,進一步做靚都市旅游名片,加快都市旅游設施建設,建設旅游休閑街區。加強高品質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建設。發揮紅色旅游資源優勢,加強紅色景區管理。培育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進鄉村旅游民宿精品化發展,創新鄉村旅游業態。推進交通旅游融合發展,推進綠色旅游、溫泉旅游、體育旅游等發展,提升實景演藝項目品質。
二是實施文旅賦能鄉村振興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鄉村文化保護傳承與利用力度,深入開展文化服務進鄉村,提升鄉鎮(街道)、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效能。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打造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建設一批鄉村休閑旅游景點,推出一批鄉村旅游線路,開展一批鄉村旅游宣傳推介活動。加快農文旅融合發展。持續夯實鄉村文化人才隊伍。
三是實施智慧文旅建設行動計劃。大力發揮科技創新對文化和旅游發展的賦能作用,加快推進數字文化、智慧旅游發展。推動完善文化旅游數據發布機制,提高文化旅游數據資源共享應用水平。完成“百萬職工游巴蜀”年票系統建設,助力川渝文旅宣傳營銷。積極推進成渝兩地文化旅游政務數據共享。推進文獻數字化、文化館數字化建設。加快推進智慧文旅廣電云建設,完成應急廣播系統市級平臺建設。
四是實施文化藝術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資源,講好巴蜀故事。深入挖掘巴蜀文化內涵,弘揚巴蜀文化時代價值,開展文化傳播交流,加強文藝人才互動。強化文藝精品創作,創作一批反映巴蜀地區歷史風貌和當代實踐的優秀作品。創新文化演藝形式,推動兩地文化藝術繁榮發展。
五是實施公共服務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川渝閱讀“一卡通”工程,拓展公共文化服務新空間。培育“成渝地·巴蜀情”文化活動品牌,持續開展“閱讀之星”“鄉村村晚”“舞動山城國際街舞大賽”等市級重點群文活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鄉鎮(街道)創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選工作。探索開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高鐵旅游專列。
六是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行動計劃。推進巴蜀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重點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傳承、三峽文物保護利用、石窟寺保護利用三大工程和長江、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項目,啟動建設紅軍長征紀念館,實施兩江四岸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重點文物保護項目,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水平。
七是實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完成新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基地推薦,加強數字文化產業平臺建設和企業培育。推進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落實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強力推進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開展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創建工作。2023年,力爭全市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以上。
八是實施文化交流與宣傳推廣行動計劃。共同打造川渝一體化宣傳推廣平臺,聯合拓展境內外文化旅游市場。深度融入文化和旅游部“部省合作”“歡樂春節”“美好中國(華)”等機制平臺,深化實施巴蜀“百媒推廣行動”,啟動開展“百萬職工游巴蜀”活動。采取“文旅+經貿”“文旅+教育”等融合推廣模式,積極開展文旅經貿沙龍、人才培訓等系列跨境交流活動,持續舉辦重慶文化旅游惠民消費季活動,舉辦第三屆中國溫泉產業博覽會,擴大重慶溫泉影響力。
九是實施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發展行動計劃。加強巴蜀地區媒體平臺的相互鏈接和信息互動,形成宣傳推廣合力。加強廣播電視公益廣告制播,精心打造“成渝雙城記”內容專區,提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國際認可度、知名度、美譽度,壯大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主流宣傳陣地,推動“全市一網”整合發展。
十是實施文化旅游保障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健全完善川渝兩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工作機制。爭取設立“國家文化和旅游創新改革試驗區”,推動“資陽大足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等建設。推動川渝兩地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共建,打造成為川渝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品牌。推動“雙城”文化和旅游業態、品牌、市場、服務、交流推廣深度融合,籌劃辦好中國武陵文旅峰會。進一步規范營業性演出管理,促進演出市場健康繁榮發展。加強旅游服務質量和安全監管,確保文化旅游市場安全平穩有序。
(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上一篇:喜訊!江西省贛州市“崇義水餃”區域品牌集體商標獲初步審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