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低調的江西,一直在默默蓄力。
滔滔贛江水,巍巍英雄城。今年11月12日,2022世界VR產業大會在江西南昌開幕。這是南昌和VR的第五年“約會”。五年來,數字經濟的引擎動能,深深改變著這個中部城市,進而影響著整個江西。
數字經濟在今年初被列為江西省的“一號發展工程”,成為這個省份發展翻盤的希望。以VR為原點,數字經濟的漣漪不斷蕩漾開去,深深浸潤著贛鄱大地。
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的浪潮中,江西的企業也在不斷地變化迭代。通過打造智慧工廠,實現了產品及工藝全流程創新協同,驅動業務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升級,更好地實現增效、提速、降本、綠色、定制化的發展目標。同時,數字化也賦能了企業精細化管理,驅動上下游產業鏈共同高質量發展。
從最初的機器換人,到之后的車間智能化改造,再到如今的進階版未來工廠,數字化加持的制造業在江西釋放出新的生機。
世界VR產業大會迸發的數字之力從南昌出發,激活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借力數字經濟,江西打通了新時代發展的“任督二脈”,也為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區域樣本。
數字經濟產業蓬勃生長的背后,是江西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推動。在推進“一號發展工程”的同時,江西還同步開啟了劍指營商環境優化升級的“一號改革工程”。
成效怎么樣?在全國工商聯組織的2021年“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中,江西營商環境滿意度列全國第十一位。“江西省以改革為動力持續優化升級營商環境”獲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通報表揚。
雙“一號工程”的實施,能否助推江西迸發出起飛“大能量”?11月,澎湃新聞記者走進江西,探尋這片紅土地上的高質量發展密碼。
精準聚焦賽道,打造數字經濟“江西高地”
6年前,在當時VR產業不被普遍看好的情況下,南昌宣布打造全球第一個城市級VR產業基地,成為全國第一個敢于“吃螃蟹”、向VR進軍的城市。
這場當年的“豪賭”最終收獲了VR產業在當地的蓬勃發展。近年來,江西VR產業新動能快速集聚,全國VR前50強企業已經有18家落戶江西,有4家總部設在南昌,今年VR產業規模有望突破800億元。世界VR產業大會已成為全球VR行業的風向標,也讓“世界VR看中國、中國VR看南昌”的名片更加亮麗起來。
“我們企業是2019年落戶南昌的,當時最看重的就是這里豐厚的VR人才資源。南昌現在已經成為很多企業入局VR賽道的首選之地。”南昌威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董艷超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南昌市相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開設VR專業的高校數量已有180所,其中南昌以13所的數量居全國城市首位。在南昌,已經形成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全方位多層次的VR人才培養體系。
經過六年多的堅持,VR產業在南昌得到了快速發展。2021年,南昌全市VR及相關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09.9億元,規模同比實現翻番。亮眼的數據背后,是南昌市以紅谷灘VR科創城、VR基地為核心區,以小藍VR產業基地、高新區“5G+VR”特色產業園為兩翼,“硬件+軟件+相關服務”的VR產業體系布局的逐漸成型。
VR是“元宇宙”的核心入口和載體。今年,南昌市又瞄準元宇宙這個風口,出臺了相關行動方案,將“元宇宙”相關產業作為主攻賽道之一,以九龍湖區域為重點,依托VR產業基地、VR科創城,規劃布局VR/AR、人工智能與5G、數字文創等產業,聚焦交互感知設備研發、數字內容制作、數字孿生、沉浸式體驗等元宇宙相關領域,打造總部企業集聚、科創文創迸發、綠色低碳宜居的“元宇宙”試驗區。
在2022世界VR產業大會上,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正式揭牌。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由工信部批復,依托南昌虛擬現實研究院有限公司組建,建設地位于江西南昌,股東單位匯聚了虛擬現實硬件、軟件、內容制作與分發、應用與服務等環節的行業骨干力量。創新中心將聚焦制約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建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測試驗證、檢測、技術服務、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等平臺,逐步構建覆蓋虛擬現實全產業鏈的產業創新生態,推動我國虛擬現實產業高質量發展。
“做強基礎賽道,搶抓新興賽道,培育融合賽道。”江西省發改委副主任李慶紅對澎湃新聞表示,根據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江西實際,江西堅持“賽道思維”,集中優勢資源“一道一策”精準深耕產業賽道,不斷推動產業能級躍遷。
據悉,江西省省級層面已初步梳理確定了20條細分賽道,包括專業芯片、電子材料等7條基礎賽道,VR、元宇宙等6條新興賽道,工業互聯網、智慧農業等7條融合賽道,這其中,有的具備一定基礎和特色優勢,有的目前基礎較弱,但都成長性好、前景廣闊。
數字賦能“江西智造”
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如何利用好數字技術平臺,擁抱數字化轉型,從而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當前不少企業普遍思考的問題。
通過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江西制造”正逐步邁向“江西智造”轉變。
走進位于南昌市高新區的江西兆馳半導體有限公司的5G+智慧工廠,智能機器人正有序運作著。所有設備均實現了5G+工業互聯網連接,車間之間的物料搬運全部通過AGV無人車輸送,各產線正在全力生產趕制訂單。
江西兆馳半導體有限公司總裁辦政府事務負責人王蓉告訴澎湃新聞,智慧工廠的打造,實現了產品及工藝全流程創新協同,驅動業務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升級,更好地實現增效、提速、降本、綠色、定制化的發展目標。同時,數字化也賦能了企業精細化管理,驅動上下游產業鏈共同高質量發展。
在上饒,全球光伏行業的龍頭企業晶科能源在今年剛剛完成了“再倍增”項目的建設,目前已經實現投產。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偉平告訴澎湃新聞,通過數字化轉型,工廠的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與原先相比節省了一半以上的人力投入。
數字技術為田園“錦上添花”
作為一個農業大省,數字技術也在給江西的傳統農業發展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占地面積346畝的南昌市紅谷灘區元宇宙·VR數字農業示范基地是“元宇宙+農業”典型應用場景。通過3D建模技術,基地已在元宇宙虛擬世界按1:1復制。進入中草藥車間,戴上AR眼鏡,澎湃新聞記者開始了沉浸式的參觀體驗。
在這里,移步換景,手指就是鼠標,不僅可以“透視”園區里面的植物以及管網設備,還能直觀看到植物的生長狀態。
通過融合運用數字孿生、區塊鏈溯源等新技術,農業生產大棚正在大變樣。記者了解到,生長在精細化控制的溫室,草莓、番茄等農產品的產量比普通大棚增加5倍以上,這為控制成本、面向大眾消費創造了必要條件。
在農產品銷售端,元宇宙技術也在撬動變革。基地建設了一個元宇宙商城,與傳統平面電商的購物體驗不同,和游戲中的虛擬農場也不同,這是一個深度沉浸式的購物環境。
“從泥土躍升云上,融通虛擬與現實,元宇宙技術帶給農業的想象空間巨大,未來值得期待。”基地負責人孟凡明說。
隨著智能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加快融合,智慧農業在助力鄉村振興中表現出巨大潛力,成為鄉村振興再開新局的重要著力點。
贛州市信豐縣是贛南臍橙的發祥地、著名的“中國臍橙之鄉”。走進該縣大阿鎮谷山臍橙園園主康登明的果園,陣陣果香撲面而來,樹枝頭、綠葉間,圓潤飽滿的臍橙壓彎了枝頭,十分誘人。
康登明告訴澎湃新聞,2019年,他家的80畝果園安裝上了“5G+智慧果園”設備。這套設備可以實時采集氣溫積溫、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等數據,建立果樹水肥模型。還可以通過平臺遠程控制,智能調節灌溉時間和灌溉量,維持果樹水肥平衡,保證臍橙生長發育良好。
“只要打開贛南臍橙大數據平臺,就能實時掌握果園的溫度、濕度、光照情況,平臺提示現在正處于臍橙收獲期。”種了幾十年橙子的康登明,如今只用一部手機就可以對果園進行遠程智能管理。
康登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果園變“智慧”后不僅人力成本下降了,經濟效益也得到了提升,除了總產量提高,臍橙果肉甜度平均達到15度以上,每斤售價從4至5元上漲到6至8元。
因擁有適合種植臍橙的土壤、氣候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信豐縣一直以來都把臍橙作為第一品牌、首位農業產業發展。近年來,通過引入5G、物聯網等新技術大力發展數字農業,信豐縣幫助廣大果農實現了臍橙種植水電成本下降30%,每畝單產提高約15%,畝均增效1500元,綜合經濟效益提高20%。目前全縣共有臍橙果園7576個,面積約27.24萬畝,臍橙年總產量20萬噸左右,產業集群總產值超30億元,臍橙已成為當地農業的主導產業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對標最優的營商環境
一個工作日上午,澎湃新聞記者走進了南昌市西湖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
為幫助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第一時間解決企業發展難題,確保惠企政策落實落地,西湖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在這里設立了“惠企政策兌現”專窗。采取“集中受理、歸口審批、按時辦結、一窗出件、一賬兌付”的模式,集中辦理政策兌現業務。
“所有經惠企政策兌現窗口受理的業務審核通過后,將從惠企政策資金池直接撥付申辦企業。”西湖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魏峰告訴記者,為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西湖區出臺“23條”紓困解難幫扶舉措,切實打好惠企政策“組合拳”,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增進企業獲得感,促進營商環境優化再升級。今年以來,已累計兌現惠企資金4.7億元,惠及企業1.6萬余家。
南昌市發改委副主任鐘堅說,南昌積極學習國內發達地區的經驗做法,對這些地方擴大開放的成功經驗,采取拿來主義、為我所用,從而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創造更優營商環境,努力扮演好營商環境“追趕者”的角色。
雖然近年來南昌市在營商環境方面有了較大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鐘堅深知,企業對于營商環境的感知始終是在比較中產生的。“企業會把在南昌遇到的情況和發達城市比,因此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比過去好,要始終對標先進,南昌仍需努力。”
作為江西的“南大門”,贛州與粵港澳大灣區天然地緣相近。近年來,隨著贛深高鐵、贛深組合港、贛深城際高速貨運班列的陸續開通,贛州更是一躍成為江西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前沿。
近年來,贛州市全域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旗幟鮮明提出“大灣區能做的,我們也要能做到”,一批先進做法和典型經驗在各縣區陸續涌現。
在章貢區,區行政審批局與贛州銀行“牽手”,在轄區5個網點開設“企業開辦專區”,將政務服務搬進銀行網點,通過接入政務專線、引進政務服務自助終端、安排專人提供咨詢導辦等方式,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金融服務”深度融合。企業主不用跑遠路,在家門口就近的銀行網點,即可實現企業開辦、免費公章申領、銀行開戶等68項政務服務事項全流程線下咨詢、線上辦理。
“銀行網點多、管理規范、人員素質較高,考慮到開辦企業正好要到銀行開戶,我們就順勢將政務服務搬進銀行,這樣可以讓企業主少跑路。”章貢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梁慧介紹,該項創新做法自今年3月實施以來效果良好,下一步擬在全市推廣,后續會將更多銀行納入合作范圍。
登記辦理一家企業最快需要多久?鷹潭市的答案是:半天。
一網通辦、一窗辦結、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檔管理,營業執照申領、印章刻制、社保登記、銀行開戶等全流程一次辦齊,在鷹潭市政務服務大廳一樓的企業開辦專窗,不僅辦事十分清晰、便捷,還有零成本開辦“大禮包”,營業執照正副本、首套4枚印章、稅務Ukey、惠企政策一并免費奉上。
今年以來,鷹潭市以攻堅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為牽引,促改革、提效能、優服務,持續深化“一照通辦”改革,將“一照通辦”行政許可事項增至152項,實行“一鏈辦理、合并審查”,實現申請材料精簡80%以上、辦理時限提速80%以上。
在大力推進“只跑一次”、“一次辦好”的同時,從2021年5月開始,鷹潭市在全省率先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企業群眾辦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難雜癥”問題,通過“統一受理、分類轉辦、限時辦理、跟蹤督辦、及時反饋、隨機回訪”閉環解決機制,對反映的一般事項,能當場解決的,當場答復并辦理;對涉及多個部門的,3個工作日內辦理并反饋;對較復雜、解決難度較大的,7個工作日內辦理并反饋;對因法律法規和政策等因素不能辦理的,3個工作日內落實回復,說明不能辦理的原因并做好解釋工作,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一號改革工程”:最廣泛的動員
“不僅是高位推進,而且還有著非常廣泛的動員,更多的黨政部門和公職人員都參與到了提升營商環境的行動中來。”鐘堅告訴澎湃新聞。
在很多人眼中,提升營商環境是那些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部門的職能。而在今天,有許多的機關部門也參與到其中。
青云譜區是南昌數字物流產業發展重地,數字科技創新在為物流企業提質增效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型法律問題。
良好的營商環境離不開司法的保障。響應雙“一號工程”的號召,今年9月,青云譜區人民法院集結司法界、學術界、企業界的力量在江西省物流行業協會成立了江西省首家“數字物流法企直通站”。
“過去基層法院主要通過發揮審判職能來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次我們把工作環節靠前,針對企業在數字物流場景應用、勞資關系、合同糾紛等方面提供司法服務。”青云譜區法院副院長王芹告訴澎湃新聞,依托法企直通站法院建立了和企業的溝通渠道,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為省物流行業協會1000余家會員單位提供零距離法律服務。
江西省發改委副主任林彬楊介紹,各地各部門成立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推進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同時,各地聚焦國家營商環境18個評價指標,開展對標提升行動。
隨著“一號改革工程”的推進,“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關乎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正在江西蔚然成風。
上一篇:天津五大道文博文創原創冰箱貼面市
下一篇:西安:文化創新滋養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