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龍 攝
臺風來臨,余姚市三七市鎮民兵應急排參與加固江堤、轉移人員等。
國防教育進校園
寧波市“甬尚老兵”就業創業線下精準對接會
軍地聯誼活動
軍人子女夏令營活動
送新兵軍供保障
“學非遺、迎八一”活動
退役軍人安置前培訓
記 者 王曉峰 董小芳
通訊員 盧榮俊 鄭冰沁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提供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改革強軍這場時代大考中,部隊無疑是“第一考生”。那么,“第二考生”就是地方——只有解決好軍人退役軍人安置、隨軍家屬就業、軍人子女就學等問題,才能讓堅守在前方的他們無后顧之憂。
寧波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基礎,是一座處處流淌著雙擁熱血的溫暖城市,無數甬城人將愛軍情懷深藏于心中,“軍事”特事特辦,“擁軍”實事實辦,積極推進雙擁模范城創建工作,連續八次榮獲浙江省雙擁模范城、連續八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榮譽稱號。
在寧波這座歷史名城,軍愛民、民擁軍,社會擁軍熱情早已蔚然成風,軍民魚水情涌動三江六岸!
堅持黨管雙擁 高站位護航雙擁工作
在寧波,有這樣一個地方,連續六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縣”稱號,全國也少有。這個地方就是歷來的海防要地,素有“東海前哨”之稱的象山。
走進象山,濃郁的“雙擁”之風撲面而來。當地黨政軍領導把雙擁工作當成一種政治自覺,始終將責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中、付諸在行動上,形成了“軍地齊互動、領導親自抓、級級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的良好雙擁工作新格局。
從政策層面保障雙擁工作有效開展,近年來,象山先后制定完善了《創建雙擁模范縣四年規劃》《軍地互幫共建“雙六項工程”》等10余項制度,同時健全了國防教育機制、軍民共建機制、擁軍優屬機制,統籌推進樣板區、引領區、示范區建設,不斷適應新時代雙擁工作要求。
這是寧波連續8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的一個縮影。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戰爭形態如何演變,人民群眾是我軍發展壯大、戰無不勝的力量源泉,而人民軍隊就是人民身后的鋼鐵長城。
長期以來,寧波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雙擁工作,始終把雙擁工作擺在重要位置。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市委的工作要求,強化雙擁工作改革創新,廣泛開展雙擁共建和全域創建省雙擁模范城(縣、區)活動,完善雙擁共建長效機制,積極支持和服務保障軍隊建設改革。
軍事后勤是連接軍事與經濟的橋梁,后勤保障能力必須植根于地方經濟發展沃土之中。寧波通過頂層設計,用制度的形式來進行保障,進一步完善機構、健全機制,強化軍地互融、軍地互商、軍地互動。
今年,我市發布了《關于寧波市擁軍優屬擁政愛民領導小組成員名單調整的通知》,及時更新雙擁領導小組成員和聯絡員名單,明確成員單位職責,進一步深化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部隊有什么需求,當地政府“接單”后就積極行動,盡可能為官兵提供高效及時的服務。
我市還積極探索建立健全督查考評和獎懲激勵機制,發揮好考核“指揮棒”作用,把雙擁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目標績效考核;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納入平安寧波等考核范圍,每四年一次以上將雙擁工作納入市政府重點工作督查內容。市雙擁辦每兩年組織一次以上對所有區(縣、市)及鄉鎮街道進行調研,以督導促落實、以考核促提升,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創建各項任務。每四年一次對全市各有關單位開展調研考評,對雙擁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各級黨委、政府、駐軍領導機關應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對雙擁制度落實不好,雙擁工作不得力的要批評教育,限期整改,確保雙擁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確保雙擁工作創新發展。
此外,指導各區(縣、市)制定雙擁規劃、年度計劃,為全市各行業有序開展雙擁活動提供根本遵循。制定《寧波市與駐甬部隊軍地合署辦公機制》,建立軍地雙擁共建定期聯絡協調制度,定期組織駐地部隊和相關部門召開聯絡協調會議。還以全域爭創雙擁模范城(縣、區)為契機,指導各地打造本轄區特色的雙擁地標。如北侖區大榭雙擁模范島、江北雙擁一條街、鄞州區雙擁公園、余姚市浙東(四明山)國防教育基地等。
寧波還在全市重要區域、重點路段設置永久性雙擁宣傳標志,在車站、醫院、銀行等公共場所設立軍人優先服務標識牌。在人民海軍成立73周年之際,三江口燈光秀亮起,為人民子弟兵加油助威。
這些年,寧波涌現出來的諸如樂靜波、胡四海等省最美擁軍人物,寧波昌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浙江首批“社會化擁軍成績突出單位”,都顯示了寧波全民參與、擁軍崇軍的良好氛圍。
用心用情服務 讓軍人沒有后顧之憂
國家的和平與安寧,不僅有現役軍人的值守,也有軍屬的奉獻。只有解決好退役軍人安置、隨軍家屬就業、軍人子女就學等問題,軍人才無后顧之憂,軍隊才會戰力倍增。
李玲玲是一名“85后”軍嫂,她希望在孩子性格、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家長能給予高質量的陪伴。因此,在孩子1歲左右時,她決定辭職回家。在家的3年里,李玲玲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崗位。
直到今年初,寧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互聯網+靈活勞務”項目推出“直播帶崗”,工作時間集中在每天孩子上學后到放學前,李玲玲動心了。經過培訓,她成為寧波第一批“直播帶崗”的軍嫂。從剛開始每天直播一小時的磕磕絆絆,到如今每天直播三個小時都輕而易舉,李玲玲收獲的不只是收入,還有重新融入社會的自信。“不僅是我,身邊一起直播的軍嫂也像換了個人,開心多了。”李玲玲說。
“做好隨軍家屬就業工作,對增強部隊凝聚力戰斗力,維護國家安全和軍隊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創新實踐的隨軍家屬‘互聯網+’靈活勞務模式,實現了隨軍家屬與崗位精準匹配,解決了新形勢下軍嫂的就業難題。”寧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舉措是可持續的、有效的,既解決了軍嫂時間碎片化的難題,又能讓軍嫂重新融入社會,增加了收入、增強了自信,同時讓在軍營的軍人更加安心工作。
2015年啟動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先后下達了七批安置計劃,398名駐甬部隊軍人隨軍家屬列入安置計劃。截至2022年6月底,我市完成335名隨軍家屬的安置任務。創新實踐“互聯網+”靈活勞務模式,依托互聯網平臺,破解隨軍家屬就業難題,560名隨軍家屬參與靈活勞務獲得勞動報酬,近50名家屬通過技能提升實現穩定就業。
擁軍支前,當年靠的是群眾的扁擔和獨輪車,如今在寧波,它們變成了適應時代的“甬尚老兵”退役軍人工作品牌、“寧波軍創”、全方位就業服務模式……記者獲悉,寧波正通過創新解決各種現實難題,構建擁軍“服務鏈”,不斷書寫新時代雙擁工作“亮點”。
自寧波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組建,就提出了“部隊交得出,地方接得下”的安置工作要求。近三年來,寧波堅持“六公開六透明”原則,累計安置轉業軍官1152人,為422名士兵、165名軍休干部安排工作。同時,寧波積極推動智慧軍休全國試點工作,掛牌成立了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軍休老年大學。
經過軍營的精心打磨培養,退役軍人有理想又有信念,手頭也有真材實料,是重要的人才資源。為了幫助他們快速融入社會,寧波特意打造了“沉浸式直播帶崗+線上招聘面試+線下精準對接”的全方位就業服務模式,開發各類高質量、可成長崗位1000余種,先后組織退役軍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13000余人次,舉辦精準對接會150余場,提供崗位近4萬個,幫助5200余名退役軍人實現高質量就業。
與此同時,寧波創新“輪值站長”制度,著力破解基層退役軍人服務陣地“人氣不足”“力量不強”等難題,激發基層工作活力,為退役軍人搭建更好地提升發展平臺。目前,全市已有2萬余名“輪值站長”上崗履職,協助基層退役軍人服務站處理日常事務近30萬件次,為退役軍人解決急事、難事12萬余件次,服務人數累計50萬人次。“輪值站長”經驗做法得到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廣。
退役后想自己創業怎么辦?“寧波軍創”來幫忙。在寧波各界的幫襯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000余家軍創企業,其中規上企業289家。同時,各地還成立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園14家,免費提供軍創園區場地3000余平方米,政府每年補貼約150余萬元,累計入駐軍創企業50家。
據統計,全市勞動年齡段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率已經達到98%。
在解決軍人子女就學方面,寧波各界也在盡全力,多地制定出臺了具有轄區特色的軍人子女入學(園)工作實施細則。此外,還有專為軍人子女開設的寒暑假短期免費藝術培訓班、寧波日報軍事專版特設的《軍娃看世界》欄目等。
創新“崇軍聯盟” 雙向奔赴的魚水深情
“支付寶到賬5元”“微信到賬5元”……6月29日一早,正在慈溪周巷鎮西三碼頭附近農場忙碌的施建忠一頭霧水,口袋里的手機不時發出響亮的收款提示音。
直到當天稍晚些時候,施建忠心中的疑惑才得以解開——是輪胎修理店老板的父親鐘恒祥干的“好事”。
前一天夜里,施建忠運了一批剛收獲的甜玉米去城區售賣,但小貨車突然爆胎,他只得先找了一家輪胎修理店,打算第二天上午再來取車。鐘恒祥怕車上的玉米曬蔫了不好賣,于是便幫其“叫賣”了起來。
原來,退役軍人施建忠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在軍營時,他長期義務為駐地周圍群眾理發、砍柴、種地、收割莊稼,資助多位孤兒就學,被稱作“活雷鋒”;退役后,他文能寫作、武能反扒,被當地百姓稱作“反扒英雄”。
這一場雙向奔赴的魚水深情,讓人大為感動。
尊崇軍人,在寧波,早就成為每一個甬城人心中的行為“準則”。2021年3月,寧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向社會發起倡議,發動社會優質資源為退役軍人提供優質產品、優先待遇、優惠價格在內的“三優”服務,成立“崇軍聯盟”。去年7月底,寧波圍繞退役軍人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打造“崇軍在線”智慧服務場景應用,為全市20余萬名退役軍人及“三屬”賦“老兵碼”,實現一碼享3000余家優質資源提供的優質產品、優先待遇、優惠價格“三優”服務。
從東錢湖韓嶺老街上的一家小超市,到市中心和義大道上的行業巨頭;從“雞毛蒜皮”的柴米油鹽,到事關日常的公共交通出行;從牽動人心的醫療、教育,到陶冶人心的文化、旅游、娛樂……退役軍人只要憑“甬尚老兵碼”或“崇軍卡”,即可享受“量身定制”的、覆蓋衣食住行文旅娛等多個領域的“三優服務”。至今,“崇軍聯盟”商家數量仍在持續增長。
“崇軍在線”還在全省率先推出退役軍人專屬“老兵乘車碼”,既方便了出行,也享受了公交、地鐵的優待措施。
“我們在乎的不是折扣的高低,而是全社會營造的尊崇軍人的氛圍,讓我們很暖心。”1995年從部隊轉業的江炳杰說,他感受最深的是,近年來,隨著各項崇軍制度、舉措的出臺和完善,“我們就像找到了‘娘家’。”
運行一周年后的“崇軍聯盟”,“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大,新舉措的不斷加碼,讓服務保障更有力度,讓寧波的崇軍擁軍也更有溫度。
一方面,寧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通過破除部門工作和業務壁壘,發揮市區兩級聯動效應,全力推進崇軍網格“全覆蓋”,今年就新增了余姚眾安崇軍廣場、鄞州東吳崇軍街、鎮海吾悅廣場等崇軍商圈。而在7月25日,奉化首批優待證發放儀式暨雙擁陣地啟用儀式舉行,當地230余家商家獲得授牌成功加入“崇軍聯盟”。
另一方面,從今年8月1日起,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將享受公園、景區優待。寧波首批退役軍人享受優待景點包括天一閣博物院、五龍潭風景名勝區、保國寺、九峰山旅游區、慶安會館、馬山休閑旅游區、南宋石刻公園、天下玉苑、四明山森林公園、梁皇山、松蘭山度假區、石浦漁港古城、海天一洲景區等。后續還將有更多景區“加盟”。
據統計,自2021年8月上線以來,“崇軍聯盟”累計訪問量近1億,日使用頻次約30萬人次,入選省數字社會第二批“最佳應用”和市第一批數字化改革“最佳應用”。相關做法被央視《新聞聯播》、央廣網等中央省市媒體報道播出。
一頭連著每位退役軍人的個性化需求,一頭連著社會公共服務需求和參與熱情,“崇軍在線”吸引全社會力量參與進來,也讓改革真正“活”了起來,在全社會掀起了尊崇軍人的高潮,讓寧波雙擁工作更進一步。同樣,其也激勵更多的退役軍人再批“戰袍”,為寧波這座城市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沈陽林,北侖公安分局的一名社區民警。2005年,他從東海艦隊某潛艇部隊轉業,投入公安這第二座“大熔爐”。他扎根社區、埋頭苦干,情牽百姓、創新服務,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顯著的成績。今年5月25日,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范立功集體表彰大會召開,寧波共有4個集體、7名個人獲得這一國字號榮譽,其中就有沈陽林。
在后來的采訪中,沈陽林說這得益于部隊的錘煉,從軍和從警初心始終未變——“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沖得出來,危急時刻能豁得出來”,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此外,寧波還堅持常抓不懈,突出“長”字效能。近年來,寧波為部隊各項設施建設投入5.36億元,組建了多支支前保障隊伍,先后高質量完成多批次,數萬官兵的演訓、機動等綜合保障任務。
基于其經驗可復制、可推廣,“崇軍在線”已成為一張服務退役軍人的“寧波金名片”。
下一篇:低調!楊倩乘高鐵從北京回浙江,背著奪金氣步槍,大家一樣掃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