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國國家科研署“全球化進程中的文化遺產旅游”課題組到天津,參觀了近代天津博物館、五大道歷史博物館等。課題組成員、法國文化部文化遺產榮譽督查布魯諾直言,近代天津的建筑是結合了時代背景的中西融合,有著深厚的歷史人文價值。
大量近代建筑群落和歷史文化街區是天津文旅特色名片。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天津考察調研時指出,要愛惜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黨委書記、局長姚建軍表示,我們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結合文旅融合工作實際和天津特色,遵循“保護優先、合理利用,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原則,搞好頂層設計和政策設計,切實保護好、傳承好城市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講好天津故事。
一
政策保障 有效保護
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天津共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082處,其中名人故居約200處;經天津市政府認定的歷史風貌建筑達877處;此外,天津還有長城、中國大運河兩處世界文化遺產。
多年來,天津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一是堅持依法保護,比如天津市文物局會同市規劃部門制定了《天津市境內國家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區劃》,于2015年獲天津市政府批復;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參與制定的《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成為天津文化立法領域一個重大突破。二是按照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規劃、文物等部門聯合完成了全市14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工作。三是組織實施重點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堅持搶救性和預防性保護并舉,完成了對覺悟社舊址、女星社舊址等修繕。同時,天津市政府依據《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出資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整理有限責任公司,對慶王府、先農大院等百余幢建筑實施了整理修繕和建設運營。
習近平總書記在津參觀梁啟超紀念館期間,河北區文物管理所所長、梁啟超紀念館館長周美玲全程陪同講解。她坦言,總書記的到來給予我們極大的鼓舞,“我們要按照總書記要求,守護好文化遺產。重點加強文物修繕管理、文物安全巡查等工作。”
二
規劃引導 合理利用
和平區是天津市文物大區,共有文物建筑502棟,占全市總量約25%;風貌建筑671處,占全市總量約76%。很多小洋樓都開設了主題性文博展館,如金融博物館、郵政博物館、體育博物館等,面向市民、游客免費開放。
和平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一方面完善了文物“四有制度”,即標識、管理人員、保護范圍、職責全部落實;另一方面注重保護性開發,加強對洋樓業態的布局、規劃,進行選擇性招商,避免業態破壞建筑,引導企業利用房子的歷史文化資源去做業態。同時,制作了和平區文物管理手冊,包括文物分布地圖等,向規劃、建委、房管等涉及房屋使用方面的單位發放,確保文物安全。
慶王府通過整修,不僅原有外檐風貌、院落植被和景觀完整保留,室內珍貴木雕、水磨石地面、中式琉璃柱、油畫、葡萄吊燈等也得到妥善保護。這里不僅恢復了餐飲、會客等功能,還增加了文化展示、游客休閑等功能。先農大院不僅恢復了街區紅磚坡頂的原貌,更完整展現原有建筑風格,打造成為集餐飲娛樂、時尚購物、文博展覽等于一體的體驗式綜合社區。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整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表示,我們堅持從“活保”到“保活”的保護利用理念,秉持“以文化為靈魂,以商業為基礎,以旅游為載體”的開發利用原則,摒棄“冰凍式”保護和“透支式”開發,注重城市文化精神展現及項目可持續發展。
三
擴大影響 講好故事
隨著天津眾多文物和風貌建筑與科技聯網,市民、游客只要掃描建筑上的二維碼,即可徜徉在生動的歷史故事之中。
天津市文物局積極開展全市文化遺產多媒體信息平臺“文化遺產一點通”建設。平臺集資訊傳播和智能導游功能于一體,已收錄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6處。市民、游客掃描文物保護單位白色標識牌匾上的二維碼,即可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領略文化遺產魅力。
歷史風貌建筑門口則統一掛有由天津市政府設立的黑色標識牌匾。市民、游客掃描上面的二維碼,進入歷史風貌建筑APP,有中文、英文、法文、日文4種語言供選擇,之后可通過文字、語音、圖像等形式瀏覽建筑信息。特別的是,打開地圖導覽模式和手機GPRS功能,該系統能夠導航游覽線路,并在游客走近風貌建筑時自動播放關于該建筑的語音講解。
記者在和平區采訪時看到,不少建筑門口增加了由和平區文化和旅游局監制的“聲音地圖”二維碼。尤其一些建筑非旅游設施,市民、游客不能進入,但可以通過掃碼登錄蜻蜓FM頁面,聆聽洋樓故事。和平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2018年組建了項目組,走訪了全區每一座小洋樓,查閱了大量資料。目前已經做了40個點位,邀請歷史人文專家對故事把關、專業播音員錄音,每個片段約10至15分鐘。我們還在編寫新的故事,力爭成熟一批上一批,打造獨特的文化旅游聲音場景。”
近年來,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還編印了《天津旅游指南》《天津市紅色旅游指南》《天津旅游一冊通》等宣傳資料,推出了近代中國看天津叢書(共4冊,包括知名人物100位、歷史大事100件、風貌建筑100座、名人故居100處),擴大了天津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影響力。同時,搞好公共服務,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已安裝了118塊“五大道小洋樓景區”國標交通指引牌和56塊景區導覽牌,建成完善的景區引導標識系統。
原題:《讓津門小洋樓展示文旅新形象》
編輯:崔晶
下一篇:文創產品助贛文化“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