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推動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出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3336”行動計劃》(簡稱“3336”行動計劃),圍繞“落實三大政治任務”“建立三大資源項目庫”“構建三大工作體系”“實施六大工作計劃”四方面提出15條重點任務,加快推進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建設。
“3”
落實三大政治任務
1.推進長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建好用好長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整合沿線重要文化、文物、旅游資源,統籌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一體實施研究闡釋、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教育培訓工程,打造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樣板”。建立完善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領導機制、協調機制、調度機制,高標準編制完成長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保護規劃、項目規劃。推進國家級、省級重點項目建設,打造一批精品項目。
2.支持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加強考古發掘研究,深入挖掘陶瓷文化內涵,全力支持景德鎮市加快推進御窯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加大陶瓷文物保護力度,積極支持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工作。傳承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推進國家級景德鎮陶瓷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培育陶瓷文化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構建科技創新發展平臺。全力支持景德鎮打造陶瓷文化旅游核心產品,培育文化旅游新業態,創建國家級文化和旅游品牌。深化陶瓷文化對外交流合作,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
3.深化廬山管理體制改革。協調各方加快推進廬山管理體制改革任務,指導廬山市創新旅游經營管理體制機制,激發旅游發展活力,加快建設廬山旅游經濟圈,推動廬山企業上市。指導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深挖廬山“古色、綠色、紅色”文化內涵,講好“廬山故事”,做實唱響“廬山天下悠”品牌。指導加大全域旅游創建力度,創新旅游業態、豐富旅游產品、延伸產業鏈條、提升服務質量,全力支持打造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重塑廬山在國內名山旅游中的輝煌。
“3”
建立三大資源項目庫
1.建立全省文化和旅游資源庫。實施贛鄱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程,分級分類分地域建立資源譜系和檔案,全面梳理文化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籍等文化資源,系統梳理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現代產業等旅游資源,建立全省文化和旅游資源庫,提高系統保護和整體利用水平。
2.建立全省文物資源基礎數據庫。全面梳理文物資源,系統梳理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以及考古資源等,建立全省文物資源基礎數據庫。
3.建立全省重點旅游景區和文旅企業項目庫。實施重大文旅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建立全省3A級以上旅游景區項目庫,鼓勵景區積極引進不同類型的市場主體參與旅游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建立省、市、縣三級重點文旅企業項目庫,動態錄入重點文旅企業資產、運營、用工、稅收以及項目儲備等數據。強化與各級發改、財政、商務、金融等部門的無縫對接,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加大招商引資和引智力度,積極邀請國內外頭部文旅企業走進江西,加快培育一批文旅上市企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3”
構建三大工作體系
1.構建文旅大數據統計指標體系。加強與通信運營商、文旅研究機構以及省直有關部門的合作,優化文化和旅游統計手段,建立科學合理統計模型,在全國率先構建文旅大數據統計指標體系。加強文化和旅游統計平臺建設和技術革新,對旅游客流總量和結構數據、旅游消費總量和結構數據、游客滿意度等指標進行定期采集加工,持續提供及時、有效、專業的文旅數據。
2.構建全省文旅市場評估分析體系。加強與文旅行業專業智庫合作,針對文化和旅游行業發展面臨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用好文旅大數據統計成果,開展文旅市場運行、文旅經濟形勢常態化研究、分析、監測和預警,形成季度、半年和年度報告,為促進消費、發展產業開展咨政建言,提供決策參考,推動文旅市場復蘇和消費回暖。
3.構建文旅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相統一,圍繞群眾獲得感、產業貢獻度、遺產活化度等方面科學設定指標,構建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建立健全高質量發展監督、檢查和激勵機制,推動各地落實文旅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任務,引導全省各地形成高質量發展“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6”
實施六大工作計劃
1.實施優秀藝術作品創作傳播計劃。發揮重點選題、重大項目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藝術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整合全省優勢資源,聚力打造1-2部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的精品力作,沖擊“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群星獎”。加強文藝骨干培養,培育造就一批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和文藝人才隊伍。實施藝術傳播推廣工程,建立全省優秀藝術作品項目庫,積極組織開展巡演巡展,推動優秀藝術作品走出去。
2.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提升計劃。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優化公共文化資源配置,加強各級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專業化發展,打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開展公共文化機構和旅游服務功能融合試點,推動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非遺館、文物保護單位等成為新型旅游目的地。
3.實施文物和文化遺產傳承創新計劃。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研究闡釋,推進全省博物館改革發展,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江西文物保護工作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整體陳列展示,提升革命舊址開放利用水平,打造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江西品牌”。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建設一批非遺館、非遺展示體驗中心和傳承工作室等,推進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進網絡,融入現代生產生活,打造非遺傳承“江西標桿”。
4.實施數字文旅提升計劃。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搶占數字文旅新賽道,研究制定全省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建設方案,系統提升文化場館和旅游景區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研究制定“云游江西”平臺升級方案,創新平臺運營機制,豐富應用場景,優化產品供給,提升內容創造,完善服務生態,把平臺打造成宣傳、展示、推廣江西的“總入口”,持續唱響“江西風景獨好”品牌的“主陣地”,集聚文旅資源、匯聚文旅數據、供給文旅產品的“主門戶”。
5.實施旅游景區業態提升計劃。依托各地景區資源稟賦,創新旅游業態,豐富旅游產品,培育夜間消費、體驗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發展全季旗艦型景區。完善景區服務標準體系,開展“江西十大最受歡迎景區”評選等活動。建立健全景區品質監管長效機制,探索建立景區文化評價制度,開展明察暗訪,查找問題短板,開展集中整改。力爭至2025年創建1-2家5A級旅游景區。
6.實施優秀旅游服務體驗城市創建計劃。研究制定優秀旅游服務體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和創建方案,在全省開展示范創建工作,著力打造旅游服務“江西名片”。對標國內一流旅游城市服務標準,加快“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要素全面升級,提升城市住宿、餐飲、交通、娛樂、購物等涉旅行業服務水平。完善旅游市場監管體系,全面推行旅游購物誠信退賠機制,著力營造文明、規范、有序的旅游市場環境。
上一篇:年味十足!沙地上郡榆陽好產品年貨節西安分會場盛大開啟
下一篇:重慶首個青少年消防主題公園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