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記者 宋雨 實習生 杜豆)在中國,很少有一座城市如西安,歷史與文化不僅融入城市的細微肌理,也塑造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形成了品位與習俗。
當下,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很多城市發展競相追捧的新范式,坐擁豐厚文化資源的西安,如何實現對資源的開發、利用和轉化?如何利用文創產品,為城市源源不斷地提供著新的創意和文化啟蒙,講好“西安故事”?近日,三秦都市報記者走訪西安多家文創機構和研究人員。
文創產品 不能沉睡在“歷史”里
“基于文化的優勢,才是西安最根本的、最難以模仿的、最持久的競爭優勢,”已定居西安4年的法國女設計師美珊告訴記者,文創產品首先是一種藝術的衍生品,它不僅要具有符號意義、文化元素這些外在形式,更要具備美學特質、審美標準、想象力等創意內涵,相對而言,后者遠比前者更重要。
美珊說,西安擁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但是,西安的文創產品不能沉睡在這些“歷史”里,人們能從游覽西安的過程中獲得什么,才是最有意義的,“有一個最簡單的標準是,來西安旅游,你會選擇帶什么紀念品離開?除了兵馬俑、大雁塔和陜西八大怪的復制品之外,還有什么?”
昨天,記者在西安書院門、永興坊、大唐不夜城等旅游景區看到,文創產品商店寥寥幾家屈指可數,賣的最多的,仍然是藍田玉、仿制青銅器、皮影和剪紙。
文創產品 反映城市的創新水平
以成都的大熊貓為例。據公開媒體報道,僅“天府熊貓”這個品牌,已經開發出了2000多個版權,做成文創產品的已有近百種。大熊貓的形象,與川茶、川酒、竹編等進行跨界合作,就連蜀繡、蜀錦、銀花絲、竹編、成都漆藝這些擁有鮮明四川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四川非遺,也早就把大熊貓作為了“形象大使”。
在成都最時髦的國際金融中心,最吸引人的景觀并不是扎堆的奢侈品門店,而是那只重13噸、15米高、由3000多塊三角構建構成的憨態可掬的大熊貓。
“用大熊貓講成都故事,打破了‘千城一面’的現象。”西安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鄭升旭認為,旅游文創產品不僅彰顯著文化,更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創新水平,“西安的文創產品仍然過于單一,整個產業鏈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創新,同質化問題比較嚴重,成功的文創產品要‘講出一個故事、講出一種想象’,滿足多元的文化需求。”
文創產品不僅僅是一個展示品,更重要的是“飛入尋常百姓家”,融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當中。
近兩年來,西安已經通過“西安年·最中國”“春滿中國·醉西安”等城市營銷給“西安故事”開了個好頭。僅今年春節假日,西安市共接待游客1269.49萬人次,同比增長66.56%,實現旅游收入103.15億元,同比增長137.08%。
下一篇:重慶首個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公園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