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罐莊村,是天津唯一一個以行業命名的村莊,2009年成為天津市特色文化旅游村,總占地6241.5畝。如今,小村正在規劃旅游文化產業與陶藝行業的良好結合,尋找新的產業突破點。
2019年以來,寧河區政府以發掘盆罐村“陶甑”技藝為抓手,推進文旅融合,為發展這項文化遺產注入新的內涵與動力。
盆罐陶藝于2010年被確定為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至少追溯到二千年前。明永樂年間,來自山西、山東、河南、江蘇、江西、湖廣等地的大量移民和駐軍進入京津及周邊郡縣,移民中來自各地的大量的制陶燒磁能工巧匠隨之遷入。陶制盆罐是當時人們生活離不開的必需品,隨著人群增加,陶器需求擴大,陶藝產品花色品種、質量水平和生產規模不斷發展,板橋鎮盆罐莊的陶藝隨之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盆罐莊”因此得名。光緒年間,清朝統治者開放山海關通關管制,盆罐莊的陶藝產品開始流到關外,清末民初盆罐莊的藝人開始走向外地。據資料記載,盆罐莊的藝人在遼寧沈陽撫順、吉林榆樹、黑龍江五常堡、內蒙包頭、北京順義、河北玉田等地建立作坊土窯,燒制盆罐陶器,就地銷售,盆罐莊的陶藝發展走向了歷史上的又一個高峰。
1995年,盆罐陶藝傳承人韓克勝與美國商人詹尼斯合作成立天津創新陶瓷有限公司,后成立“天津洛基特工藝制品有限公司”,主要以仿青銅器、雕花彩繪、堆膠、古典仿舊、陶雕、陶塑等為主99%的產品銷往歐美、中東及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2001年5月,該公司的陶藝制品種類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陶藝制品制作種類最多。
目前,盆罐莊村正在生產的窯口兩家:
一是韓家窯,第十八代傳承人韓克勝。韓老師接受系統專業學習,功底扎實,思維活躍,尚古但不教條,其作品色澤溫潤,古樸自然,具有包容性、開拓性和市場性。韓家窯制作的陶器可以說是盆罐莊的“名片”,讓村子名揚四海。陶甑,是韓家窯的又一代表作,是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韓老師設計制作的甑器,構思巧妙,端正大氣,紅黑諸色,或以窯變,吉祥紋飾刻畫細膩,工藝精湛考究,已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出文創產品,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觀賞價值和藝術收藏價值。
二是李家窯,第十九代傳承人李克晗,今年31歲,其從民間實用出發,作品多圍繞碗、罐、瓶、盆、煙囪、魚缸等內容,設計新穎巧妙,講求美感實用,在陶藝傳承、精準表現等方面揮灑自如,在創新、變化、張力等方面亦進行著不懈探索。
此外,還有宋家窯址一處,正在啟動挖掘恢復工作。(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