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盧小偉 劉思佳
偉人故里,大美湘潭,紅色韶山。
7月25日,2020湖南紅色旅游文化節暨湘潭首屆紅色文化產業博覽會在韶山開幕。自2004年問世以來,湖南紅色旅游文化節(以下簡稱“紅節”)已連續舉辦17屆,成為全國紅色旅游知名品牌。
持續幾天的節會活動,記者零距離觀察發現,雖然受疫情影響,今年的“紅節”精彩依舊,借助“紅節”的平臺效應,湖南紅色旅游加快了在文化、業態、技術、區域等方面的融合步伐,讓山河更美,生活更好,瀟湘更紅。
文化為魂,山歌傳唱韶山“紅”
“日出韶山東方紅,韶山出了個毛澤東。他帶領我們鬧革命吶,祠堂里面辦夜校……”7月25日下午,嘹亮的山歌回蕩在中國(韶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本屆“紅節”子活動之一的“湘水同源·文化同根”湖南山歌邀請賽比賽現場,韶山山歌傳承人毛繼余和湖南其他市州及江西吉安的山歌傳承人、演唱者同臺獻藝,唱出山歌里的生活、情感和文化。
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紅色旅游,“游”的不僅僅是偉人故里、革命老區的山水風景,更是革命舊址、故居文物等實體承載的革命先輩的理想、信念和光榮傳統。
76歲的毛繼余,聽著韶山山歌和長輩口中的革命故事長大。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當時情景刻在小毛繼余腦海里,至今難忘。成為韶山山歌非遺傳承人后,他和同為傳承人的毛愛霞組成搭檔,把韶山山歌唱給游客、唱給中小學生聽,唱到山里山外,唱到北京國家大劇院。紅色文化的湖湘曲調,隨歌聲傳遍大江南北。
在韶山,紅色旅游的文化內涵正不斷豐富。毛氏宗祠門口的對聯“注經世業,捧檄家聲”,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里的主席生平展陳、遺物,遺物背后被挖掘、整理、講解的偉人故事,以及基于偉人故事開發的黨課課件等,把偉人魅力、韶山精神具象化,融入游客的眼中心中。
在湖南山歌邀請賽舞臺上,和毛繼余一起唱歌的還有他的徒弟章金輝。師徒同臺,紅色文化的血脈,在歌聲里傳承延續。
產業為基,多業態釋放經濟價值
“紅節”舉辦17屆來,守正的同時也堅持創新。湘潭首屆紅色文化產業博覽會是本次節會的一大亮點。137家旅行商、文創企業、旅游行業相關單位,共展覽展銷768種展品,包括旅游線路、革命老區土特產、文創產品等。
發展紅色旅游,文化是靈魂,產業則是基礎和動力。產業發展,可以帶動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餐飲住宿等旅游消費、旅游商品銷售、旅游勞動力就業、脫貧致富以及鄉村振興,充分釋放紅色資源、紅色文化的經濟價值。
近年來,韶山市以建設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全國紅色旅游國際合作創建區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積極開發紅色演藝、紅色教育、紅色研學、旅游文創等多種業態,不斷擴大文旅產業的內涵和邊界。
“對景區來說,紅色研學是個‘流量明星’,它帶來的消費需求,將高效解決文旅產業的客流、資金流問題。”世紀明德高級副總裁、韶山營地董事長黎明說。
“紅節”舉辦期間正值雙休日,大量游客來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紀念館,觀看《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大型實景演出、《夢回韶山》沉浸式情景劇,購買毛澤東詩詞剪紙擺件等文創產品,黨員干部前來接受黨性教育、紅色培訓,中小學生在韶山營地參加紅色研學……體驗多場景、多業態的產業發展成果。
從韶山到湘潭,文旅產業步伐持續向前。本次“紅節”期間,湘潭還推介了26個重點文旅產業項目,并重點推介了韶山中國紅創谷等10個文旅項目。簽約儀式上,15個產業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達到159.4億元。
技術加持,智慧游增強體驗感
紅色旅游,注重紅色文化的熏陶教育,需要產業項目的帶動發展,還可通過技術加持,提升游客的體驗感以及景區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智慧文旅體驗展及新技術分享是本次紅色旅游文化節的重頭戲之一。現場,一臺大疆經緯M600定制無人機成為“人氣王”。這臺無人機有6個機翼、6個球形攝像頭,外置5G設備,機身重約20公斤,造價達15萬元。
“無人機可以實現景區360度視頻抓拍建模,通過5G實時回傳采集的視頻數據,結合數字孿生、邊緣計算等新興信息科技,實現園區運營管理、業務管理、業務實踐的可視化,讓城市、景區管理更加信息化、規范化、科學化、智能化。”中國電信湖南分公司文旅行業總監田野介紹。
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文旅行業的應用價值不止于此。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電信運行監控大平臺、旅游大數據平臺上,視頻監控、智慧停車、智能燈桿、電梯運行、通信設備等信息應有盡有,景區運行情況得到全面、完整、系統的監測,還能實時分析景區熱度、游客畫像、游客軌跡等信息,進行精準管理和營銷,天翼云高性能計算存儲更是為景區的智慧化上了一把“安全鎖”。
走出展會,信息技術應用已在韶山景區落地開花。《夢回韶山》情景劇大量采用全息投影等多媒體數字技術,引導觀眾穿越時空,跟隨毛澤東一同經歷革命史詩之路;在滴水洞景區,掃描二維碼進入“錦繡瀟湘·金牌解說”小程序,即可免費或付費體驗“五好講解員”的在線解說……
該小程序開發方、湖南一二三零一旅游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秋云介紹,“錦繡瀟湘·金牌解說”已在岳麓山橘子洲景區、彭德懷紀念館等紅色旅游景區推廣,下一步將在韶山其他景點景區鋪開。
區域合作,放大資源協同效應
革命火種遍地,紅色同源同根。本次“紅節”還邀請了延安、遵義、吉安、嘉興等8個全國紅色經典景區前來觀展、交流。
湖南山歌邀請賽上,有全場唯一一組省外選手,來自江西吉安的陳平梅和她11歲的女兒余梓洋。
陳平梅是井岡山革命烈士謝桂標的后代,她現場演唱的井岡山客家山歌《三把稻草》,講述的是毛澤東與謝桂標等紅軍戰士共度除夕的故事。“江西山歌和湖南山歌是非遺山歌的不同形態,背后有相同的紅色文化底蘊。”陳平梅說。
延安展區內,“延知有禮”文創品牌首次亮相湖南。“我們計劃今年9月底在湖南開15家‘延知有禮’文創專賣店,覆蓋長沙、湘潭、衡陽等地。”陜西旅游集團延安文化旅游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文創中心副總經理胡王文介紹。
以遵義會議為主題的郵票和冰箱貼、長征之路直尺套裝、講述“四渡赤水”故事的書簽等紅色文創產品,展示了遵義紅色旅游文化產業成果。
紅色旅游資源有很大部分是跨區域形成的,如湘贛邊區、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紅軍長征則涉及15個省,加強紅色旅游區域合作,有助于推動資源共享、市場共建、客源互送,形成“1+1>2”的效果。
湖南、江西已付諸行動。在2019年江西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期間,湖南、江西兩省文化和旅游廳簽署《湘贛邊紅色旅游合作框架協議》,聯合打造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創新區。
貴州與湖南相鄰相親。遵義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之一,湖南汝城、道縣等地也在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建設。遵義紅色教育培訓學院外聯處負責人賈沐立表示,期待增進與湖南紅色教育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的交流學習。
紅色資源如何開展區域合作,放大協同效應?在紅培研討會上,來自省內長沙、韶山和省外延安、遵義、井岡山等紅色圣地的14家紅色培訓機構聞風而動,率先倡議成立中國紅色旅游培訓聯盟。“紅潮”,正奔涌而來!
[責編:李絮楓]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上一篇:主題公園繁榮 是泡沫還是機遇?
下一篇:湖南大學創意扶貧結出幸福果 花瑤挑花變身暢銷文創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