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花品牌宣傳標語是:“滴滴魯花,香飄萬家”,那么這個標語有什么寓意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魯花的品牌故事,從宣傳標語中了解魯花的品牌精神和含義。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陣痛期,很多集體企業開始關門倒閉,姜疃物資站跟眾多的集體企業一樣,滲淡經營,艱難前行。這時物資站迎來了一位新站長,他就是后來成為全國勞動模范、著名企業家,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的現山東魯花集團董事長的孫孟全。孫孟全接手時,姜疃物資站僅有六七個人,而且連年虧損。接手物資站后,他做出了一個“寧農勿工”的重大決策,物資站不再把經營五金、建材作為重要項目,而是轉向了農產品的加工出口,這一決策使物資站當年扭虧為盈。物資站在孫孟全的帶領下,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當時他們主要從事的是花生出口加工,由于膠東花生本身品質優良,再加上他們加工出來的產品質量過硬,深受外貿部門的歡迎。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展,孫孟全的心中有了一個深深的疑問:花生被稱為長生果,這么好的東西為什么要出口,為什么不能加工成一種高檔的食用油讓國人享用?正是企業家固有的這社會責任感成就了今天的魯花。
在魯花生產花生油之前,市場上的花生油大都是土榨法生產出來的毛油,衛生健康標準非常差。為了突破這一技術瓶頸,孫孟全董事長帶領他當時的團隊,將產品的質量目標直指國際市場。當他們把第一批樣品送到當時的山東省糧油進出口公司時,一個從業三十多年的質檢員說從沒有見到這么香的油,隨之問他們,加熱試驗是否合格。因為他們知道,壓榨的花生油加熱到一定的程度是要冒煙的,要想不冒煙必須將油中的磷脂除掉。加熱實驗結束后,檢驗員說,這個技術解決不了,油是達不到出口標準的。
這是一支堅強的團隊,這是一支知難而進的團隊,回到萊陽后,他們多方聘請技術人員,幫助攻克這一難關,但都是以失敗告終。這并沒有阻擋這支團隊攻堅克難的決心,為了保證技術實驗的順利進行,他們把廠區下邊建成地下室,讓所有的油品恒溫儲存。經過了長達六年的科技攻關,1992年,魯花的5S物理壓榨工藝研制成功。這是一次技術革命,實現了花生油從傳統的土榨法,向規模化、現代化生產工藝的創新與變革。同時也向全社會提供了營養健康、香味濃郁的食用油。魯花這一生產技術的研發成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直接引領了中國食用油的二次革命。1996年魯花公司順利通過ISO9002國際標準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2年獲得國家首批“放心油”稱號。2003年食用油國家標準審定會專家,參照魯花花生油加工工藝,對花生油國家標準進行了重新修訂。2003年6月,山東省科技廳組織全國油脂行業的權威專家,對魯花的5S壓榨工藝進行國家科技成果鑒定,結論為該工藝有明顯的五大創新:一、物理壓榨技術代替化學浸出,避免了高溫精煉和化學溶劑對油品的污染;二、“生香、留香”技術,完全激發和保留了花生中的香味物質;三、“無水化脫磷”技術,去除有害物質,完全保留油品中的活性營養;四、恒溫儲存、保鮮技術,確保食用油中的天然營養成分不變質;五、去除油品中黃曲霉素技術。這是魯花的核心技術,在做到去除黃曲霉素的同時,完整保留了植物油的營養、風味等品質特征。這一核心技術先后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和“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專家組評審認為,魯花的“5S物理壓榨工藝”科技含量高,是世界領先的食用油制造工藝,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引領了我國食用油工藝發展的方向。
魯花開始步入發展的快車道,2004年魯花壓榨一級花生油被國家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授予“營養健康倡導產品”;2007年,該工藝榮獲了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魯花“5S物理壓榨工藝”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其間魯花的花生產業迅速強大起來,從2002年到2014年,魯花先后在山東定陶、河南周口、湖北武漢、江蘇常熟、內蒙臨河、湖北襄陽、河北深州、江蘇新沂、遼寧阜新、廣東東莞、重慶等花生產區建立油廠,魯花的快速崛起不僅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營養健康的食用油,為國家油脂安全提供了保障,也帶動更多的山區農民增收致富。
“由于你們的努力,使消費者和農民都得到了好處,好,做得很好,希望你們做得更好,讓更多的農民富裕起來。”這是前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3年12月14日視察魯花時說的一席話。帶著總書記的囑托,魯花踏上了新的征程。2009年魯花聯合21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花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研發花生產業高新技術為手段,力爭使中國成為世界花生科技強國,保障我國食用油戰略安全,緩解我國植物油過度依賴進口的嚴峻形勢。同年6月,孫孟全董事長參加了前任總理溫家寶在濟南主持召開的座談會,在這次座談會上,他提出了“一增一減”的建議。一增是指讓老百姓花生增產,增產后促進農民再增收,推動中國花生產業健康發展;一減是指吃香的油,減少食用油的總消費量,從而減少我國油脂的進口,保證我國食用油戰略安全。為了調動農民種植花生的積極性,孫孟全董事長還建議國家對種植花生的農民給予適當補貼,同時希望國家重視花生良種的培育,這一建議被寫進了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
5S壓榨工藝的應用,使花生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數千萬的花生農民成了魯花的編外員工,他們因為種植花生而增收致富。魯花心系國家,心系農民,2006年魯花成功的將5S壓榨工藝應用于葵花仁油的生產,通過剝殼去皮壓榨,突破了傳統的葵花籽帶殼浸出的落后做法,填補了國內外葵花油生產的空白。2009年,魯花以“5S物理壓榨工藝”為基礎研發的濃香葵花仁油技術榮獲國家發明專利。魯花在食用油領域又向前邁進一步。隨著5S壓榨工藝的日臻成熟,魯花開始向菜籽、大豆領域擴展。逐步形成了以花生油為主導,同時兼顧葵花仁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調和油等多品類的多油并舉、多元化發展的新格局。
憑借“5S物理壓榨”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魯花集團,于2012年,投資興建魯花生物科技公司,魯花開始了二次創業。他們將發酵技術與壓榨工藝進行完美結合,生產高端“自然鮮”醬香型醬油系列的調味品,從而形成了魯花第二條產業鏈。壓榨工藝的應用,顛覆性地改變了傳統的醬油制出工藝。自然發酵,讓有生命的菌種在音樂聲中快樂地孕育生長,充滿更強的生命力。長期的純凈密閉發酵,有效地避免露天日曬醬油容易受到的雜菌侵蝕和環境污染的弊端,這在醬油生產領域中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舉。為進一步確保自然鮮醬油的自然鮮香和高品質,魯花集團斥巨資引進了全球領先的自動化灌裝線,不僅保持了自然鮮醬油的濃郁醬香,新鮮純凈,也避免了在生產過程中的人為污染,完整的生產過程已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這種創造性的科技突破,為魯花自然鮮醬油在行業內取得領先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魯花自然鮮讓魯花再次飄香。
三十年,魯花從一個小小的鄉鎮物資站發展到今天中國食用油三大品牌之一,花生油中國著名品牌的知名企業集團,已橫跨食用油、調味品、蔬菜加工等多個行業。主要產品有:“魯花5S壓榨一級花生油”、剝殼“壓榨葵花仁油”、“壓榨特香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特級初榨橄欖油”、“芝麻香油”、“自然鮮醬香醬油”、“釀造黑糯米香醋”、“料酒”、“花生制品”、“礦泉水”、“FD食品”等。到2015年,集團公司在全國建立了近200個銷售分公司,發展了2000多家經銷商,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市場營銷網絡。
三十年來,魯花集團把質量興企放在首位,提出了“追求一個大目標——提高人類生命質量;貫徹一個大綱領——傳承愛心創新文化;發展一個大同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抓住一個大根本——創立企業美好信譽;夯實一個大基礎——嚴格產品質量管理”的經營理念。以質量鑄造品牌,以品牌引領企業,產品合格率達到100%。
十三五期間,魯花集團一方面繼續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著力打造食用油和調味品兩大產業鏈,使花生油年生產能力達到150萬噸,其它食用油年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調味品年生產能力突破50萬噸,為實現魯花人“產業報國,惠利民生”的宏偉愿望而努力奮斗。
解讀:百億魯花成功的背后
近日,山東魯花集團舉行了一場隆重儀式,將享有“中國式管理之父”美譽的臺灣師范大學曾仕強教授聘為魯花集團的道統文化總顧問。魯花集團管理層及其旗下150多個分公司、工廠的主要負責人齊聚魯花集團總部,與曾仕強教授的道統文化學員們共同見證了這場隆重的授聘儀式,并參加了曾仕強教授的易經管理成果培訓班,接受曾教授的企業道統文化輔導。
一個企業的持續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啟發和引導究竟多大關系?魯花集團從一個小小的物資站成長為百億企業,其背后的精神支撐、文化支撐來自哪里?曾仕強教授又為何會接受魯花集團的聘請?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從“為人民服務”到“利人為公”魯花年堅持一個方向
在萊陽市姜疃鎮姜疃村,有一條魯花大街,大街上有魯花集團30多年前起步的地方。當年的魯花植物油廠已成為魯花集團年代最久遠的一個廠區,廠區對面是魯花集團出資1000萬元捐建的姜疃中心小學。72歲的村民林中全每天都在小學門前的柳樹下閑坐,和村民們聊天。對面的魯花廠區,是林中全退休前曾“戰斗過的地方”。
回首曾在魯花集團工作的日子,林中全感慨萬千。他指著廠房上書寫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告訴記者,當年還是姜疃物資站站長的孫孟全提出“為人民服務”時,他們曾暗笑:“一個小油坊,能讓這七八個干活的人吃飽飯就不錯了,用得著這樣唱高調么?”而當孫孟全告訴他們:“要讓中國人都吃上咱們的花生油”時,他們更覺得不可思議。
然而30多年過去了,讓林中全沒有想到的是,“滴滴魯花香飄萬家”早已成為現實,魯花成為中國食用油行業當之無愧的“領跑者”。
魯花究竟靠什么“領跑”行業?又是怎樣飄入“萬家”?魯花集團董事長孫孟全的思緒回到30多年前:
上世紀80年代,孫孟全接任姜疃鎮物資站站長。當時,這家物資站虧損17萬元,每個站長堅持不到一年就干不下去了。孫孟全接任站長那年,姜疃鎮的地瓜豐收,很多農民家里存放著幾千斤的地瓜干。農民找到物資站,希望他們幫忙把地瓜干賣掉。孫孟全下定決心:“既然農民需要咱,咱一定想法!”他們歷盡辛苦,幫農民賣掉了地瓜干,賺回了物資站第一筆錢3萬元。農民握著他的手說:“謝謝你,如果沒有你,我們的地瓜干都爛掉了!”
孫孟全深深感覺到來自農民的那份信任,同時也覺得很不好意思,心想:“咱們賺了錢,農民還感謝咱們。”從那時起,他就告訴自己,一定要時時處處想著農民,想著消費者。只有想著他們,干事情才能成功。
只有時時處處想著別人的人,才能獲得成功。這是當年剛剛30出頭的孫孟全得出的第一個人生結論。也是在那時候,他把“為人民服務”的追求運用到企業發展中。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剛剛改革開放,老百姓要么吃小作坊生產的土榨油,要么吃浸出法生產的油。土榨油生產工藝簡陋,衛生條件差,做菜時冒煙起沫,不能形成規模化生產;浸出油經過高溫精煉,無色無味、營養受到破壞、而且有溶劑殘留、不利于人體健康。“絕不讓消費者食用一滴不利于健康的油!”孫孟全給自己,也給魯花下了這樣的“死命令”。
為此,從1986年至1992年,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以孫孟全為代表的魯花人歷經六年的千辛萬苦,成功地研制出了5S物理壓榨工藝。
隨著央視“滴滴魯花 香飄萬家”這句廣告語,5S壓榨工藝廣為人知。5S壓榨工藝對人類生命健康的貢獻是巨大的,僅“去除黃曲霉素”這一項,就攻克了世界級難題。魯花也因此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回顧5S壓榨技術“誕生”的過程和為這一技術付出的心血與汗水,孫孟全感覺動力的根源在于,他們做這件事的時候,一心想著的就是“讓老百姓吃到好油”,這正契合了他后來提出的“產業報國 惠利民生 利人為公 以德取得”的企業核心價值觀。
從“為人民服務”到“產業報國 惠利民生”到“利人為公 以德取得”,孫孟全帶領魯花人找到了企業發展的“密碼”。他在多次企業文化培訓班上對魯花集團的干部員工講:“利人為公”與“要效益”矛盾嗎?魯花多年的實踐證明根本不矛盾。“道德就是我們的信仰。道德是為成功保駕護航的!”孫孟全的話擲地有聲。
有“中國式管理之父”之稱的曾仕強教授認為,一個企業要想成為百年老店,首要條件就是目標正大、方向明確。魯花集團在上世紀80年代就以“為人民服務”為目標,目標正大;以“做出讓人民放心的油”為方向,方向明確。35年一以貫之,非常難得,值得尊敬。
從“吃苦”到“吃虧” 魯花人的價值觀高度統一
人們常說,世上最怕“認真”二字。曾仕強教授理解的“認真”是指認識到“真”的東西。他認為,魯花服務人民的目標,“絕不讓消費者食用一滴不利于健康的油”的承諾,都是認到了“真”。而在“認真”之后,還要“歸一”,即把“真”的東西一以貫之。這需要團隊同心協力、分工合作。
從一個只有7人的物資站,發展到一個有1萬多職工的大型民營企業,孫孟全深知人才梯隊建設的重要性。近幾年來,孫孟全將魯花集團的人才標準定為以下四點:能吃苦、能吃虧、能受氣、能忍耐。在他看來,人這一生當中如果做不到這四點,就不能成為人才。
如何理解人的吃苦、吃虧、受氣和忍耐?魯花集團總裁孫東偉的回答是: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他說,人的價值體現在對社會的貢獻上。即便一個人是億萬富翁,卻沒有給過社會一分錢,那么這個人與乞丐并無區別。魯花集團把“能吃苦、能吃虧、能受氣、能忍耐”作為人才的標準,與魯花的企業核心文化高度統一。
在企業管理中,孫孟全反復強調“多換思想少換人”。他認為人的能力就體現在是否能改變別人的思想。他堅持把魯花建成一所培養人才的大學校,不能讓來到魯花的人單純只追求物質和金錢,關鍵還要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
做人做事的道理從哪里來?又如何影響他人?200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孫孟全觀看聆聽了曾仕強教授做客央視《百家講壇》講述的《易經的奧秘》,深深感到曾仕強教授講的很多理念、內容都是他在管理企業的過程中一直踐行的,在反復看了10遍之后,他確信曾教授所講的這些易理,正好暗合了魯花多年的實踐,以后肯定也是魯花的核心文化。為此,魯花集團當年即召集了所有高管和全國60多個分公司主要負責人,進行了一次為期18天的封閉學習,連續學習《易經的奧秘》電視講座。
從此,魯花與中國傳統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除了不間斷地組織學習《易經的奧秘》講座外,還先后組織學習了《論語》、《道德經》、《弟子規》、《了凡四訓》等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為魯花文化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找到了源頭和根基。
幾年來,魯花集團全體員工《易經》和傳統文化的感召下,精神面貌、為人處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產業報國 惠利民生”“利人為公 以德取得”真正融入到了魯花人的行為準則當中。
當價值觀高度統一,企業管理和發展都能迅速達成一致,魯花集團也不斷創造著令人贊嘆的業績。
在曾仕強教授看來,一個人一生的責任有二:奉養兩代人,教養兩代人。魯花集團多年來對企業文化的堅持和學習,不僅僅是在做企業,而是帶領所有員工履行其作為人這一生的責任。這是在“認真”“歸一”之后,魯花集團的持續“傳承”,非常難得。
曾教授坦言,一個大型企業,把所有的高管集合起來封閉式培訓,18天,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情。但魯花集團每年都要封閉培訓幾次,他們用這種形式,把老祖宗的東西放到嘴邊咀嚼并從中汲取營養。魯花人面對現實,好好用心,對內要求質量,對外憑良心為人民服務,不被外界環境牽著鼻子走,做到了天人合一。
從創新到傳承 魯花繼續“領跑”民族產業
1993年,當5S壓榨技術運用于花生油生產,魯花集團開創了中國食用油產業的新時代。
2012年,當5S壓榨技術應用于醬油生產,魯花自然鮮醬香醬油應運而生,魯花又開創了中國調味品產業的新時代。
醬油工藝起源于中國,卻在日本發展壯大。2002年,孫孟全到日本考察,發現日本醬油質量要高于中國醬油。當時他心想:“醬油是中國人老祖宗的發明,為什么我們中國人就不能做出更好的醬油呢?”他暗下決心,魯花一定要承擔起這個責任。
孫孟全回國后,原本只生產植物油的魯花集團開始了醬油的研發。為了培育出中國人所懷念和喜好的具有濃郁醬香味的菌種,魯花從日本引進了珍稀菌種,利用長達10年的時間,在生產中不斷研發、反復改良和實驗……2012年,魯花培育的獨特醬香菌種終于達到了最佳狀態。當年,魯花集團就投資6億元創建魯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高端自然鮮醬香醬油。與傳統的水淋法生產醬油不同,魯花自然鮮醬油采取珍稀菌種,并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生物發酵技術和壓榨生產工藝,無需添加防腐劑,真正呈現了醬油的自然鮮香,使菜肴著色均勻,入味深厚。
對于魯花集團來說,產業布局是科技上的創新,是管理上的傳承。創新是為了有更多的產業服務于農民和消費者,服務于中國經濟發展;傳承是因為無論哪種產業,產業宗旨始終未變,堅持“以德聚行”,把“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百姓”刻在心上。
“魯花集團是以《易經》和傳統文化為支撐進行管理的真正實踐者!”曾仕強教授說,魯花的可貴之處還在于其持續實踐,不斷改善。不管企業走多遠,始終不忘初心。作為國內外知名的傳統文化大家,曾仕強教授能選擇魯花集團承載他的道統文化,他認為魯花完全擔得起。
而這,也正是魯花集團持續成功的根本所在。
以上就是關于魯花品牌LOGO的品牌故事以及品牌宣傳語的定位,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好的品牌宣傳語對品牌的價值是不可衡量的,優秀的品牌和企業都會樹立自己的品牌宣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