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看到這張據說是廣州新LOGO的圖,著實有些意外,意外的是它將“廣州”兩個漢字與廣州地標——廣州塔結合得非常之好。
兩道弧線相向,非常有張力,這也是小蠻腰的外形特征。不是是哪位設計師設計的,這個新標志會成為“永久”那樣經典的中文字體LOGO嗎?
圖片來源:中國經濟網
廣州塔建成于2009年,外號“小蠻腰”,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旅游觀光塔。不自不覺中,它已經成了當仁不讓的廣州地標,取代了五羊的地位。
圖片來源:廣州政府網
廣州塔矗立在廣州城市新中軸線與珠江景觀線的交匯處,與海心沙亞運公園和珠江新城隔江相望,與廣州歌劇院、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圖書館、廣州第二少年宮四大文化建筑遙相呼應,是廣州新的制高點。她在鱗次櫛比的中國超高建筑中獨占魁首,其塔體高約450米,天線桅桿高150米,以總高度600米占據世界第一至高電視塔的地位。
作為廣州最熱鬧的旅游景點,廣州塔也有他自己的LOGO——一個藍色天空下的塔身剪影。相比之下,在創(chuàng)意表現和美感表達上是否遜色了很多?
廣州塔還有吉祥物,名字也叫“小蠻腰”。這個名字從廣州塔誕生時就已傳開。廣州塔在珠江邊就像一個炫麗、婀娜的美少女——西關小姐;西關小姐作為知書識禮和時尚進步的女性典范,是廣州獨有的歷史和文化的綜合符號。西關小姐穿上絢麗多彩的廣州塔形狀的長裙,頭戴著廣州市花木棉花,美麗大氣,細腰長腿,盡顯廣州塔的婀娜優(yōu)雅。
市徽是城市的標志和象征,是城市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的集中體現。作為我國對外交流窗口的廣州,自然更為注重自己的形象了。現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百年來廣州曾經有過的市徽:
2010年,第16屆亞運會在廣州舉辦。這是當年著作權有過爭議的廣州亞運LOGO,當時還沒建成小蠻腰,所以五羊仍舊代表了廣州。
2010年亞運會會徽由廣州設計師張強設計,以上升的線條,構成了一個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石像外形輪廓,色彩則以介于紅、橙之間,象征著亞運會的圣火熊熊燃燒、永不熄滅。五羊的右上方是一輪紅日,正下方則用英文書寫16TH ASIA GAMES(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和Guangzhou2010(廣州2010)字樣。。
這是第16屆廣州亞運會的申辦標志。這個標志由盛世驕陽國際廣告公司陳文舒創(chuàng)意、陳映東設計。
申辦標志以狂草書出申亞城市“廣州”,舒展自由,又似“2010”的數字組合。該標志表達了人、運動、自然、廣州的四層內涵,中間神來一筆如珠江穿越廣州,設計元素和形態(tài)聯(lián)想豐富,傳達了強烈的現代城市精神、人文精神和亞運精神。其巧妙運用的線條又似女子藝術體操騰空舒展、綢帶環(huán)繞的動作,具有強烈的運動藝術表現力。標志的整體色彩與奧運會標志顏色近似,色彩活潑健康,透出濃厚的健康環(huán)保和活潑動感的思想。
-
我們再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廣州有過自己的“羊”字徽標:
1989年1月發(fā)起市徽征集活動。次年3月21日公布當選圖案。設計者為陳萬年。
構圖以蒼綠色為底色,表示生機與活力,也顯示了廣州的氣候特征。中間是五角星照耀下的以變形漢字大篆“羊”字和稻穗組成的金鑰匙,象征羊城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也顯示了廣州在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中的重要地位。上半圓周是齒輪造型,代表廣州工業(yè)蓬勃發(fā)展;下半圓周是市花紅棉,象征廣州英雄輩出。整個構圖寓意廣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中國的南大門,改革開放的沿海城市,廣州人民用“金鑰匙”打開友誼之門與國內外友人往來,打開幸福之門。
但是,在1997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了《關于禁止自行制作和使用地方旗、徽的通知》。市徽于次年停止使用。
-
年代再往前推到民國,那里,廣州就有了自己的可能是第一個市徽:
1925年7月8日,廣州市市政廳在《廣州民國日報》登出廣告,征求市徽。1926年1月1日,公布新當選的市徽。市徽以青天白日居中,五羊繞之,四周則是稻穗,寓意國民革命的豐功偉績、祝愿革命的勝利,五羊與谷穗,來自廣州城五羊獻穗的歷史掌故。
這是當年廣州市政公報的新特刊,大家可以看到標志彩色的樣子。